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旅游 > 旅游 > 正文

黔东南从且兰古国到仙都镇远(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0-12-07 09:03:02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从且兰古国到仙都镇远

  黔东南是古老的,千年的历史传承始终不变;黔东南也是开放的,州委、州政府着力打造的旅游这个朝阳产业,让被称为“人类疲惫心灵栖息家园”的黔东南向世界敞开了怀抱。

  前世的历史与今生的开放,共同催生了黔东南独具韵味的原生态旅游。

  且随记者走进苗乡侗寨,体味那些传奇中的历史名胜。

  从且兰古国到仙都镇远

  12月2日,记者来到黄平县旧州镇,这是贵州古代且兰国的国都所在地。

  与夜郎齐名的且兰是远古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酋长国。夜郎早因司马迁笔下的“夜郎自大”名扬四海,而且兰却以独有的美丽深锁闺中。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且兰其实在司马迁笔下也曾出现。

  在旧州镇,现存天官寨的遗迹,旧州古城垣的留存,历任朝廷命官杜琢章、陈世钅庶的墓碑发现,汉印“故且兰徒丞”的保存,以及古屋、古街、古井的大量存在,无一不佐证了且兰古都就是今天黄平县的旧州镇。

  当地苗、亻革群众对旧州的称呼“王简”和“旺珍”,翻译过来便是“皇城”的意思。

  在黄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廖朝圣看来,旧州是人文荟萃之地。

  三国名将马超之子马忠是当时旧州的郡太守。

  明末英雄史可法,随万历年间在黄平任知州的祖父史应元,在旧州度过了一生中极为重要的青少年时期。

  独赴夷营痛斥英军统帅的晚清名臣石赞清,也是旧州石牛寨人。

  ......

  “这是一个历史底蕴浑厚之地。到了这儿,时光仿佛回到了那段历史,让人浮想联翩。”游客们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第二天,我们又去了镇远。

  “水中古城”镇远,拥有2281年历史,曾设府、道、专署等七百余年,是吴敬梓笔下的“歌舞地”。

  有人说,镇远是“中国仙都”,有人说,镇远是“苗疆古城”,还有人说,镇远是“另类江南”。而余秋雨却说,镇远是“诸神狂欢地”。

  从事了大半辈子镇远县文史研究的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刘兴明告诉记者,镇远占据了很多“唯一”。

  这儿是贵州历史上唯一一个把道、府、州、卫、县设在同一处的地方。

  这儿是我国目前唯一供奉战国时期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大名将的地方。

  青龙洞的古建筑全世界少有,而且儒、释、道、俗四大家和谐共处于一洞的现象更是少有。

  这儿曾经是巴蜀、荆楚、吴越、闽南、中原等诸多文化交汇的地方,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现象。


清水江

  读懂清水江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我从四川的宜宾,驾车沿着长江下游行走,一直走到出海口,那段经历让我读懂了半个中国。”

  沿黔东南清水江一路采访,记者也仿佛听到了那响彻清水江畔的历史回声。

  无论是丹寨的龙井和古法造纸作坊、黄平旧州的古镇建筑、重安江的三朝桥、施洞的将军府、台江县城的文昌宫、剑河的柳霁古城、锦屏的隆里古城和文斗古寨,天柱的70多处宗祠,还是沿江数县的几千块古碑刻,几百幢古民居、鼓楼、风雨桥,非物质文化中的侗族大歌、侗戏、苗族古歌、布依族古歌、大量文学作品和摩崖石刻,甚至连铜鼓文化、蜡染刺绣文化、银饰及服装文化,木商文化、宗祠文化等,都无不与清水江关联甚密。

  甚至一些即将成为淹没区的地方,历史也同样在哪儿留下了烙印。

  近年来,清水江下游的梯级水电开发,使得天柱、锦屏两县的白市、远口等8个乡镇成为淹没区或施工区。

  黔东南历史悠久,这些即将被淹没的地方是不是埋着文物呢?人们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答案是肯定的。

  2004年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队伍对托口、天柱、挂治三个电站施工区及水库淹没区进行了文物调查、勘探工作。

  虽然只是一次摸底性的初探,但考古调查组成员却有了一次惊人的发现。

  淹没区具有重要历史和文物价值的古代遗存共222处,其中史前遗存11处,战国秦汉遗址1处,宋明时期遗址2处,宋墓1座,民居、庙宇和宗祠25处及大量明清桥梁、碑刻、古渡、古井等遗存。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11处史前遗存为探寻沅水上游史前文明提供了重要线索。他们还从仙人洞、烂草坪等11处史前遗址中采集到了大量分属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片。

  原来,清水江流域有人类活动的时间远不止现在所估计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不知多少年。

  清水江边还有一个著名的侗族村寨——三门塘,石板路、石栏杆、石头堆砌的四合小院、土地庙、妇女井、刘氏宗祠……这一切都讲述着三门塘过往的繁华。

  清水江流域自古便是优质杉木产地。明永乐年间朝廷在全国征集“皇木”用于宫殿建筑,清水江“苗木”以其品质优良备受青睐,从此,三门塘成为了水运发达、商贾云集的渡口。“传说鼎盛时期,这里木排成桥,过往行人可以从木排上直接过江,无需舟楫。”天柱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姚敦屏告诉记者。

  清嘉庆年间,三门塘更是获得了官方特许的木材贸易权,多数村民迅速转变为木商或木行工人,逐渐富甲一方。那时若有人自外地寄信至此,只需在信封上书写“苗河三门塘×××收”便能准确无误地送达,三门塘名气之大,可见一斑。

  沿三门塘顺河而下,便是清水江边的另一个古镇——锦屏隆里。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军事屯堡因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曾被贬谪至此而知名,更因李白遥赠王昌龄的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而声名鹊起。

  因历史缘故,隆里现流传下来的文化,以汉文化为主,特别以江南文化最为厚重,儒、佛、道家文化都植于这块土地上,同时糅杂当地苗、侗文化的内容,数百年来,与当地苗、侗民族文化相互撞击、融合,形成有别于中原文化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亚文化群体,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文化社区。

  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考察了隆里古城后,提出这是第四种“文化孤岛”现象。

  清水江孕育了黔东南独特的民族文化,有人曾经说过,要读懂黔东南的原生态旅游内涵,首先就要读懂清水江。


古南岳尘封天柱

  湖南专家的惊天发现 古南岳尘封天柱

  “古南岳尘封天柱2000多年,天柱县境内的金凤山就是被湖南衡山取代的古南岳。”阳国胜语出惊人。

  阳国胜是来自湖南的“炎帝故里会同新说”首席专家、怀化学院座客研究员。

  在多次前往天柱县考察后,阳国胜认为贵州天柱才是中国最早的南岳圣地。

  他通过收集,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证据或理由。

  第一,金凤山上的乾隆题诗碑大有来头;第二,从题诗古碑推论此南岳历史可溯至战国初年;第三,金凤山符合古南岳的地缘条件并有文化渊源;第四,古南岳有缘“天柱山”,天柱县境内正好有一座古老的“天柱山”;第五,天柱、湖南会同一带有古南岳向外分封的传说,古时天柱也属会同县。

  至于,贵州天柱古南岳为什么会被历史尘封?阳国胜认为,古称“五溪”的湘黔边境地区从神农时代直至战国末期一直是人文发达之地,秦汉以后汉民族不断南侵,土著民奋力反抗,使之沦为“战争窝”。战乱造成人烟稀少,加上这一带多为险要山地,“旧不与中国通”,使古南岳慢慢不为外界所知以至“隐姓埋名”。

  这个惊天发现引起了这个“中国重晶石之乡”的极大兴趣。

  “如果能够找到足够的证据,让古南岳回归天柱的话,对于我们的旅游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通勇说。

  在更多的天柱人看来,古南岳的桂冠如果能够落在天柱头上,带来的是更多的流动人口,对于正欲打造“黔东边贸城”的天柱而言,促进作用不言而喻。

  “真是那样的话,我们的生意更好做了。”一位百货批发商说道。


苗疆侗土红色文化

  苗疆侗土红色文化

  黔东南厚重的历史文化中,有一笔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红色文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五次经过黔东南,转战从江、榕江、黄平、岑巩等12个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黔东南留下了足迹。

  而在决定中国革命、中央红军命运的生死关头,中共中央在“红军长征入黔第一城”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否认博古、李德北上湘西与强敌硬拼的主张,采纳毛泽东甩掉重兵围堵、避实就虚、向黔北发展的意见。从此,中国革命,中央红军开始走上正确道路。

  记者采访时发现,在黔东南大部分县内,都能听到老人叙述当年红军的故事。

  黎平县的高屯镇少寨,有一座著名的木桥,被称为“红军桥”。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少寨时,原有的木桥已被拆毁,为让红军顺利渡河,少寨村民冒着严寒,从家里扛来杉木和枋板,火把通明,与红军连夜架好木桥,让红军队伍继续前进。后来人们就称这座桥为“红军桥”,沿称至今。

  很多人都说:“黔东南是一个被染红的苗侗之都。”

  2004年8月19日,经省委、省政府批准,黔东南州黎平县被划定为革命老区;同月23日,国家发改委将黎平会议旧址列为贵州拟重点建设的“红色之旅”景区名单。

  黔东南乘势而上,形成“苗疆侗土、红色黎明”旅游品牌。

  当地旅游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黔东南州处于全国红色旅游"历史转折,出奇制胜"的重要中段。”

  州委书记廖少华一直关注着红色旅游的开发,他告诉记者:“黔东南要将生态文化旅游与红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在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大好形势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创建"黔东南红色旅游经典区"为目标,不断加快红色旅游发展步伐,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黎平会议会址、中央红军总司令部驻址、红军银行办事处旧址、八舟河“红军桥”、榕江战斗遗址、黑冲、冠壁山红军战斗遗址、偶里红军书......众多的红色景点如星星之火,点燃了黔东南的红色旅游。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纵情宁静之城:镇远二日自助游攻略
下一篇:锦屏县钟灵乡初冬美景醉游人(组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