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讯 (特约记者 杨仁海 摄影报道)5月28日,记者在档案部门采访获悉:天柱县档案馆在征集“锦屏文书”活动中,已征集到一份清朝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的田土买卖契约,距今已有360年历史,这是该县档案馆目前保存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唯一一份档案资料。经省专家鉴定认为,这是目前贵州已征集到的最早的“锦屏文书”。
锦屏文书是长期以来清水江流域苗侗人民在生产劳动、经济交往和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山林土地权属买卖、转让、农业税赋收据凭证、环境保护、财产契约、婚约、族谱、官府文书等,又称“民间契约文书”。专家称,清水江流域林业契约是我国乃至世界现今保存最完整、最系统、最集中的林业契约文书,成为继我国故宫博物院的代文献和“安徽州文书”之后的第三大珍贵历史文献。
2006年以来,该县对民间契约文书纳入“锦屏文书”的抢救和保护范围进行抢救和保护。通过采取损赠、代保管、出资征集等多种形式,并将其征集进馆的契约文书逐一编制目录,录入电脑和复印一份缎带原持有人。目前共征集进馆各类契约文书等1.2万余份,复印成册送持有户194本,编写单本目录194本,编写综合目录9本,录入目录4150条,完成裱糊6000多份。
据调查,该县散存民间的各类契约文书预计在4万份以上,目前,已征集进馆的文书中,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10个皇帝年间及民国各个时期的文书皆有,尤以道光、同治和光绪年间的为最多。
该县近日于竹林乡高坡村一农户家中征集到最早的一份清朝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二月二十日签立的一份田土买卖契约,已成为该县档案馆建馆以来收集到的收藏年代最为久远的唯一一份档案资料。
该县档案局唐才玉副局长介绍,这份《田土买卖契约》立于顺治七年庚寅岁二月二十日,用毛笔书写、字迹清晰,内容详实,逻辑清晰。该文书的发现对研究天柱社会历史变迁,对深入挖掘天柱县苗侗民族文化和研究开发天柱县民族民间文化旅游具有十分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