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财经 > 正文

社科院:中国CPI被人为调整 五年间被低估7%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0-11-10 15:56:38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11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研究报告称,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被人为调整,系统性低估超过7%。

   

    在该份名为《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帆动》的报告中,社科院研究员徐奇渊指出,由于中国CPI指数权重存在5年一次大调整,为避免分类指数权重发生重要调整带来的问题,而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的数据来进行分析。且CPI总体指数以及8个分类价格指数都有月度数据公布。

   

    据其测算发现,在这5年中,按照CPI常规的编制程序,有-7.53个百分点无法用8个分项指数及其权重来解释的,可以被视为认为调整的痕迹。因此判断在过去5年间,CPI被认为系统性低估超过7%。

   

    值得玩味的是,央行的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储户对物价水平的满意度指数,已经接连创出2001年有数据以来的最低点21%左右,这一满意度甚至显著低于2007-2008年通货膨胀时期的水平(30%)。而另一方面,统计局公布的CPI指数却保持淡定,始终在3%左右水平波动。

   

    对此,徐奇渊分析认为,很多因素都在影响着居民对于物价水平的感受。一般居民的主观感受多是基于环比观察,而统计数据报告则是同比数据。与此同时,普通居民对物价感受有自己的商品篮子,与CPI对于全部物价进行综合后的数据有偏差。此外,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具有不同的商品消费权重,因此对物价上涨的感受也有所区别。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棉价疯涨祸及纺织业 发改委等七部门紧急维稳
下一篇:川酒抱团央视夺标 巨额广告费引发涨价担忧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