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旅游 > 旅游 > 正文

行走在“贵州风”原创音乐的前沿——郑建安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9-12-21 11:50:0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行走在“贵州风”原创音乐的前沿
——记贵州音乐人郑建安

●黄昌松

 

行走在“贵州风”原创音乐的前沿——郑建安

行走在“贵州风”原创音乐的前沿——郑建安



    《苗家六月》深受专家评委好评


    2009年5月,由郑建安作曲的《苗家六月》参加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与搜狐音乐联合举办的“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这首歌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歌手陈珠珠的出色演绎,一路过关斩将,从西南赛区1900余首参赛歌曲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最终以该赛区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进京参加全国总决赛,让众多的观众、听众和网友听到了来自贵州的声音,切身体验到了“贵州风”原创音乐的清新和温润。


    《苗家六月》自参赛以来,从贵阳到昆明,再从昆明到北京,均受到了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


    张千一评委对《苗家六月》的评价是“融合了流行元素与贵州民歌元素,让人一听到乐曲就联想到贵州特色、贵州元素和贵州味道”。


    “具有深厚的民族底蕴,不仅有贵州的地方特色,还结合了流行的展现手法,让人耳目一新”,这是吴雁泽评委给与《苗家六月》的评价。


    《苗家六月》是贵州省黔东南州自建国以来唯一以流行歌曲的形式参加全国最高规格音乐赛事的原创音乐,这首歌通过广播电视的播出和网络的传播,携手贵州独立音乐制作人冯锐的《永远》、《红了》等优秀原创歌曲借助“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这一平台集中展示了贵州原创音乐的实力,对宣传贵州、宣传黔东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贵州和黔东南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让更多的朋友认识了郑建安。


    一个纯粹的音乐痴迷者


    郑建安出生于素有“中国漂城”和“中国药都”美誉的黔东南州施秉县,他自幼好动好唱,加之十分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喜爱。1983年,他考入贵州黔东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就读于音乐系,毕后分配在家乡施秉县第二中学担任音乐老师,后来调入凯里民族师范学校继续担任音乐老师,现因工作需要调至凯里学院工作专职从事音乐创作与研究。


    郑建安现为贵黔东南州音乐家协会理事、黔东南州原创音乐学会副会长。在工作之余,他常年为贵州省黔东南州武警支队一中队、贵州省黔东南州老年大学等单位进行义务音乐辅导,还培养了在全国少儿歌曲比赛中获得总冠军的杨欣鑫等本土音乐人才


    在初中阶段,郑建安就对音乐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因当时很多学校没有开设音乐课,也没有音乐老师,他就三天两头往图书馆跑,凡遇到报刊上刊登有歌曲,他就饥不择食的用本子和钢笔工整的抄录下来。他在上课的时间看,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看,在吃饭的时候看,甚至睡觉的时候也用手电筒躲在被子里偷偷地看,并跟着咿咿呀呀的学唱,也不管什么音准和节奏,贪婪的吸收音乐的养分。那些记载了他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的笔记本,有的不是被老师收缴了,就是给父母撕碎了,剩下的几本他至今仍像宝贝一样的珍藏着,甚至连他的爱人和儿子也不准去碰。


    郑建安进入音乐系学习后师从王承祖老师,他如鱼得水,在音乐的殿堂里自由翱翔。他在心里暗暗定下目标,力争要做到门门课程优先,他几乎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学习之中,钢琴成绩不理想,他就在晚自习下课后一个人悄悄练习,一直练到学校关灯……,就这样,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和学校浓郁的学术氛围熏陶下,以及通过他自身的刻苦努力,他较为系统全面的学习了音乐理论、乐器演奏及作曲等相关音乐知识,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郑建安从每月30元的工资里拿出25元买了一台电唱机,这让他朝音乐的梦想又迈进了一步。购买电唱机后,他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听唱片上,但满怀喜悦心情的他马上又发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唱片里的歌曲他全部学会了,没有新的东西可供继续学习,第二个月发工资的时候,他一狠心又花了15元买了一台收录机,解决了广泛接触外界音乐和学唱的难题。


    直至今天,郑建安仍然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外出采风或游玩时听到动人的曲调,甚至听到某个人说话的特别语调,他觉得对音乐创作有借鉴的就习惯性记下来,再融入自己的理解运用到歌曲创作里面去,由此可见他对音乐的痴迷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肩负社会责任潜心创作


    也许是受到国内外音乐强劲发展态势的影响,也许是凯里学院这片沃土给了他太多的创作灵感,他的创作热情被激发了,开始把目光触及他所熟识的人事,更多的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和关注亲情。夜深人静的时刻,他的思维和笔触好像变得异常活跃起来,似乎想要用音乐来表达点什么。


    面对他所在的教育行业,他觉得有理由要为他热爱的教育事业和同行们写一些歌,两鬓斑白的民办教师、农村女童渴盼上学的眼神等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他的脑海里定了格,他先后创作了《山那边 水那边》、《心灵渴望》和《情牵女孩》、《给我一双翅膀》等教育题材的歌曲。


    面对歌坛相对缺乏儿童歌曲的现状,他意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要为少年儿童写一些歌曲,要让少年儿童多唱一些属于他们年龄段的歌曲,他创作了《党给我们金太阳》、《校园之恋》等儿童题材的歌曲,其中歌曲《党给我们金太阳》于1993年获得了全国“童心向党”歌曲创作一等奖。


    面对家乡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仿佛闻到了醉人的酒香,又好像牵到了身着民族盛装少女的手,那些鲜活的意象纷至沓来……,他创作了《苗家六月》、《巴拉河之恋》、《今夜我不想离开》、《五色海》、《快乐月光》和《月夜恋歌》等民通题材的歌曲。


    面对“5·12”汶川大地震,他怀着难以名状的悲痛心情,除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捐赠外,还创作了《我就在你身边》、《勇敢面对》等抗震救灾歌曲,并被贵州电视台、黔东南电视台采用并反复播出。


    面对年轻人永远是流行歌曲主流消费市场的实际情况,他深度剖析相识、相恋、相思、失恋等谈情说爱过程的丰富内心世界,写出了《爱在哪里》、《我很难过》、《如何才能放手》、《想念你成了灾》、《幸福就好》、《握住千年的手》等脍炙人口的爱情歌曲。


    面对“全国十大人民警察”张秀昊的平凡事迹,他被深深感动,专门为他写下了《心灵烛光》、《信念》等励志歌曲。


    此外,郑建安还创作了《凯里学院校歌》等地方和行业歌曲。


    不论是现在或以前,郑建安始终把音乐创作当作是一种工作或爱好,没有把音乐创作当成捞取经济利益的手段,他快乐地创作着,简单的享受着创作过程中带来的喜悦,这一点受到了诗人蔡培国等网友的高度赞誉。

 

    推动“贵州风”音乐创作和宣传贵州不遗余力


    黔东南是歌舞的海洋,节日的故乡,是一片具有得天独厚民间音乐资源的神奇土地,郑建安的很多音乐作品是描写黔东南的灵秀山水和民间习俗,其目的就是想让外界更多的朋友了解贵州和了解黔东南。


    在这类作品中,郑建安以流行元素为主线条并有机渗入民族元素,均具有明显的通俗歌曲特征和贵州民族韵味,形成了朗朗上口和易懂易学的风格。


    《苗家六月》是一首题材取自于黔东南州民间一个广为流传的凄美爱情故事的歌曲,在作曲上大量的使用了降3、降7等贵州苗族标志性的音调,一经推出便得到了认可。


    《今夜我不想离开》是一首描写侗寨的歌曲,开篇使用了侗族迎客酒歌,随后采用现代流行唱法并渗入侗族大歌元素叙述游客对侗寨的深深眷恋,这首歌被国内各大知名音乐网站纷纷转载,并长时间占据贵州音乐榜榜首位置。


    《快乐月光》表现的是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约会时的美妙心情和欢乐场景,描写黔东南少数民族游方、爬窗、摸奶等独特婚恋习俗风情,并开创性的使用了“蓝调摇滚+说唱+民族器乐演奏”的表现形式,同时又带有些许异域风情味道,在原创音乐网站具有较高的人气。
    ……


    在朱德荣(《九月九的酒》词曲作者)、苏拉(《晚秋》词作者)、玉镯儿(本名孙红莺,《白狐》词作者)、张超(《自由飞翔》词曲作者)、曾宪达(贵州音乐人,早年为南方某繁华都市首席钢琴师,曾为齐秦、苏芮等众多明星现场键盘伴奏)和郑建安等代表人物的引领下,“贵州风”音乐创作的团队不断发展壮大,纷纷成立了相关社团组织,把孤军作战的局面转换成了集体合作的创作优势,他们的“贵州风”原创作品通过网络、电视和大型演出活动等方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并逐渐被认可和接受,有的作品已经被广为传唱或作为手机彩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贵州风”将会刮得更猛烈和持久。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黔东南文学60年》出版发行(图)
下一篇:黄平飞云崖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