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二级英模”欧光权生前工作生活二三事
○龙昭珩 包颖 罗茜
老欧(右)与战友的合影(
公安部“二级英模”、
曾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同志回忆说: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欧光权为人朴朴实实;工作勤勤恳恳;而对待同志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
“吃国家的饭,就得好好为国家工作!”欧光权一生都在实践着这样的誓言。
2月7日,正是大年初一,记者再次走进
孤胆英雄,勇敢面对排排火药枪管
1989年,施洞镇某村与
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分别成立工作组深入群众中去做思想工作,当时,老欧是施洞镇派出所的领导,由于工作性质,他更是奋战在了最危险的地方,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场面。
一天晚上,有部分村民因过于气愤拿出工具以及私藏的火药枪聚集在一处,准备再次大打出手,老欧听说之后立即起身赶来做工作。进屋后,他劝大家冷静,特别是要把枪收起,党委、政府会把事情解决的。
大伙此时情绪都十分激动,根本听不进逆耳忠言,他们把老欧推出门去,劝他不要多管闲事。但身为公安民警,老欧岂能撒手让他们胡来,他双脚一用力,稳稳当当站立人群中,继续做说服工作。
众人见他这般“不识抬举”,勃然大怒,把手中火药枪举起,齐刷刷对准他,有的枪管还是通过门窗伸进来的!屋内顿时安静下来,气氛骤然紧张。也许此时,只要老欧不离开或者话不投机,每一支火枪都有可能射在他的身上,这样的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随后赶来的干部为老欧捏了把汗。
但是,老欧竟然面不改色,他在施洞工作多年,这些闹事群众大多他都见过,而且认识,当场他就叫出了许多人的名字。老欧镇定自若的表情让众人惊诧了,有的村民收起了手中的武器,屋内的形势开始缓和。老欧说话了:这样打来打去的,只能让更多的人去流血,给更多的家庭增添痛苦,不信你们就去问问,你们的父母、老婆儿女有谁希望你们这样去冒险……大家为什么不能听政府的安排,坐下来好好协商呢?事情一定会得到解决的……
老欧的这番话说到了村民的心坎上。最后,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也都来共同做工作,避免了一场恶性的枪战。
事后,老欧的事迹在当地传开了,同事们说他这是英雄虎胆。老欧则说,这是人民群众内部的矛盾,只要我们认真、耐心、用心去与群众交流和沟通,公平、公正处理他们面临的事情,群众是会支持和配合的。
“严”师益友——同事眼里的欧光权
看守所里的民警,要数吴光和与老欧最有缘。吴光和早年去当兵,老欧负责对他搞政审,他看吴光和忠厚老实,办事也踏实,是个可造之才,就积极向组织推荐。1988年公安系统招考。当时吴光和在施洞团委工作。老欧便找他谈话,问问他是否愿意到公安系统来,如果愿意,就去报考。当然,老欧也不忘提醒他:公安工作很辛苦,如果安排在乡镇工作就更不用说了,他让吴光和好好考虑。
吴光和几乎没考虑就报考了,结果被录取。干了1年左右,老欧便将他借调到了施洞镇派出所,精心培养。这是吴光和与老欧首次共事。多年后,两人又在
回忆起与老欧相处的点点滴滴,吴光和深有感触:老欧为人处事没得说的,作为单位领导,他做得也很好,对下属在生活给予关心照顾,在工作中则是高标准,严要求。他经常告诫我们:作为公安民警,工作要扎实,要用部队的纪律来要求自己,因为这是对罪犯斗争的第一线,要时时保持警惕,任何时候都马虎不得!
有一次,施洞镇一个边远的村寨发生了案件,吴光和奉命前去调查,他走了3个多小时的山路到达目的地,然后蹲下来苦干了一个夜晚,到次日上午,才收工回所,把笔录资料交给老欧审阅。
老欧看得很细心,连标点符号也没有放过。吴光和发现,他越往下看眉头锁得越紧,看样子是很不满意。“你这个笔录不行!”,果然不出所料,看完老欧当场就发话了,“做得不够详细,漏掉了很多细节,这样可能导致案件无法侦破,后果是很严重的。”
当时吴光和还有点不服气,因为做笔录的过程很辛苦,再说,在调查走访中他确实费了一番功夫。可老欧不管这些,只认结果,他就自己圈点的地方进行了评说,并提出了一些问题,结果吴光和回答不上来,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确实有疏漏。
随后,老欧让他先去弄吃的,然后带着出现的问题,继续沉下去调查。这次吴光和更加细心了。事后老欧看着他的补充的笔录,脸上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现今也在
刚参加工作时,老欧知道这些年轻人不容易,就让他与自己同吃同住。由于工作繁忙,杨昌保换下来的衣服、被子没有人洗,欧光权便示意大女儿偷偷拿去洗了,杨昌保知道后很过意不去,便将衣服藏了起来,但反而被老欧“批评”了一通。
1989年的姊妹节,老欧让杨昌保通知联防队员开会,谁知杨昌保却被好客的老乡拉去喝酒了。老欧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他,但见他竟然在喝酒,火冒三丈,吼了起来:“放着工作不做,你跑到这里来喝酒,像什么话,给我马上写检讨!”
当众挨批,杨昌保颜面扫地,非常尴尬,但他正为此事伤感时,欧光权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作为一个民警,我们工作中的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会给群众带来麻烦,也会影响到人民警察的形象……”老欧的话,一字字、一句句,都紧紧扣住杨昌保的心,他心中激荡着……看他认识到了错误,老欧很高兴,换上了笑脸,拉杨昌保去自己家里吃饭,杨昌保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南瓜已成对逝者的纪念——一顿未吃成的南瓜稀饭
老欧长期以来的作息规律是这样的:一大早就起床,到所里面去看看,倘若是自己值班,就留在所里,不是自己的班,而且所里面也没有特别安排,他就上山放鸟,完了就去干农活。他是闲不住的人。
他在城郊找了块自留地,每年都会种很多庄稼:玉米、南瓜、花生、红苕,秋收后,他把这些庄稼收了,放在看守所门口的一栋小屋子里,门开着,谁想要跟他说一声,就自各去拿。所里面的同事及其家属乃至在押人员,都经常享受到老欧的劳动果实。大伙评价说:老欧种出来的南瓜大而甜,煮南瓜稀饭那是没得说的。
2007年11月底,看守所教导员龙瑞雪5岁的女儿来到看守所里,老欧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女孩,若有所思,他走出所里,不一会儿提着一个数十斤重的南瓜进来了。
“小朋友,来,这个给你了,回去让妈妈给你煮南瓜稀饭吃!”
小朋友很高兴,伸手来接,可是她那里提得动呀!龙瑞雪赶紧过来对孩子说:“快点感谢公公,他的南瓜煮稀饭很好吃哦!”说着她也伸手来接,岂料这南瓜太沉了,她自己也有些吃不消。
下班后,龙瑞雪让爱人把车开到所里面,这才把大南瓜搬到了家里。由于一直忙活着,南瓜一直在家里放着,老欧去世后,南瓜也还是放着。
前几天,正在家里玩耍的孩子突然奔跑到南瓜旁边直嚷嚷:“妈妈,我要吃南瓜稀饭”。龙瑞雪走过来,拉起孩子,看着南瓜,她的眼圈红了,声音有些颤抖:“孩子,我们不吃南瓜稀饭了好么,公公已经离开我们了,南瓜我们留着吧”。说着,龙瑞雪转头拭去了眼眶里的泪水,孩子若有所思,懂事地低了低头。
“原本,我打算要给孩子煮南瓜稀饭的,但现在老欧走了,我要把南瓜留下来,作为对一位已经逝去了的战友和前辈的纪念吧!”龙瑞雪说。
给一审死刑疑犯洗脚——“在押疑犯也需要温暖”
1998年2月,组织上把老欧调进了看守所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他很快就适应了这项工作。他说:在押人员也是人,我们对于他们更重要的责任是感化他们,让他们重新做人。他总结起管教经验时说:我们要在思想上稳定他们,在生活上照顾好他们,这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难得做好在押人员的转化工作。
今年1月19日,江西的况桂林因为损坏公私财物被送进了
但,两天后的21日下午,工作人员刚把棉被送进看守所,武警官兵和所里面的其他民警便匆匆抬着突发脑溢血的老欧出了看守所大门。
事后,况桂林领到了两床棉被,他心里清楚老欧为这事费心了,很是感激。当听说老欧已经去世,他的眼泪流出来了:“这个老人太好了,他自己身体不好,去世之前都还在惦记着我们这些人呀!”
看守所的教导员龙瑞雪亲眼看到老欧给重型犯王陆羊洗脚。她说:“换是王陆羊的父母,怕也很难做到这样”。王陆羊是
被关入
今年1月12日以来,50年难遇的雪凝灾害袭击了黔东南大地。此时,王陆羊是戴着脚镣手铐,蹲在看守所等着有关上诉的消息,他的家庭贫困,母亲又已去世,家里拿不出厚实的棉被、棉衣给他御寒,这下,冻得他直达哆嗦,手脚都已麻木。
老欧见得,就去打来热水,走进王陆羊的监室,亲手给他洗手、洗脚,把他的手、脚放到盛有热水的盆里,然后又伸手进入盆中咬热水敷上王陆羊脚、手的皮肤上……一切尽在不言中进行着,慢慢地,王陆羊的脚手冒出了热气,变得润红起来。
此情此景,王陆羊虽不言不语,但还是多了几分惭愧的神情。几天后,老欧突发脑溢血走了,他扯过被子蒙住头,伤心地哭了起来。此后,王陆羊像是变了个人,老老实实蹲在监所里。这让看守所领导和管教民警舒了口气,因为刚进来的时候,他故意给看守所提了很多苛刻的条件,令大伙很头疼。
现年40多岁的施洞人冯金星年轻时不务正业,盗窃乡里,名声很不好,老欧多次把他抓进派出所,苦口婆心劝戒。可是冯金星听不进去,后来,作下大案几次被送进了“宫”里,前些年刑满释放才回到家里。2006年,他找到老欧,非常后悔地说:“要是当初我听你的话,可能就不会几次坐牢了!”说完,他硬是邀请老欧去喝酒,尽管现在后悔来不及了,但他还是很感激老欧当年把他当人看,为他着想。
老欧没有去冯金星家里喝酒,但对于他的转变则由衷地感到高兴,他一手握住了冯金星的手,一手拍着他的肩膀,呵呵地笑了,还说:今后要好好干了,发家致富。后来,冯金星到
只留下精神遗产——子女为清贫的父亲自豪
老欧一生清贫,到他去世的时候,家人找不到一件像样的衣服。
此前,局里面集资建房,老欧参加了,可是房子弄好了以后,没钱装修,他打算就这样住算了,反正有个窝就行。后来,同事们劝他,贷点款装修吧,这样好住些,老欧想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去贷了点款,把房屋“打扮”了一番。虽然如此,但还是很简陋。只有板壁和门像是装修的样子,其他的都很陈旧,特别是摆放在客厅里的沙发,一看就知道用很长时间了。
老欧的三女儿欧晓英回忆说:“父亲一辈子清贫,我们姊妹还小的时候,他从来不给我们买玩具,不多给我们零花钱,衣服也很少买,有时是老大不能穿了就转手给老二,老二再接着转给老三、甚至老四……”
现在儿女成婚,很多人家都是大操大办,但是老欧的4个女儿出嫁时,他只是只给了1000元的现金。
老欧甘于清贫,一方面,他确实经济贫困,他有5个子女,老伴没有工作,全家人的生计就靠他顶着;另一方面,他一直就有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他多次这样教育子女:“要节约,那怕是一角钱,一分钱也不能乱花!”
他的小儿子欧明祥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回家的时,给父亲买了件50块的保暖内衣,谁知道,他把衣服递给父亲时,父亲竟然咆哮起来:你这是大大的浪费,我这大把年纪了,用不着穿这么高档的衣服!
儿子开始很不理解:好心好意给你买衣服,不喜欢就算了,干吗还发火呢?后来无意间,他竟然看见父亲穿着自己买的衣服在镜子面前不停地端详,嘴角透着慈祥的笑,并且逢人就夸懂事的儿子给自己买了一件衣服。欧明祥终于明白父亲的意思:他这不是嫌弃衣服,是怕自己乱花钱呀!
此后,欧明祥也像父亲那样生活简朴,买件衣服什么的,对照着价格掂量了又掂量。他的姐姐们也是如此。
老欧在公安战线上干了很多年,当过所长,做过指导员。在他办案件的时候,很多人许以“重谢”要求他“放一码”或者“行方便”,可是,每当这时候,一向和蔼可亲的老欧却“变脸”了,坚持原则然他视财物如粪土。
2006年,有在押人员家属递给他两条好烟,请求他“关照”,老欧愤怒了,这是让同他的同事无人不晓。他借此告戒年轻民警:“你们还年轻,有个工作做不容易,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葬送前程!”
老欧甘于清贫地度过了一生,他去世的时候,除了全家人现在住的房子,就再也找不到值钱的东西了。他的三女儿欧晓英说:“我父亲没有物质遗产,只给我们留下精神遗产。但我为父亲儿自豪,他留下的精神遗产让我们受用不尽。”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