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9-07-24 14:33:49  来源:贵州日报  

  2019年7月23日下午16时许,毕节市赫章县野马川镇毛栗村殷家沟发生一起山体垮塌,造成1人死亡、6人失联;同日晚上21时20分许,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发生一起山体滑坡,造成21幢房屋被埋,两起灾害事故的抢险救灾工作仍在进行中。

  为及时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有关批示指示精神,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切实认清严峻形势。今年我省气候异常,入汛时间早,降水明显偏多,致使各地地质灾害险情、灾情频发。当前正值主汛期,岩土含水充分饱和,极易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危险性加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汲取地质灾害事故教训,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各个环节的工作抓紧、抓细、抓实,务必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切实落实防范责任。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范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地质灾害防范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部署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抓具体抓落实。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部门责任,针对学校、交通沿线、旅游景区、矿山企业、在建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人口密集的重点区域,抓住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监测预警等关键环节,进一步落实好本系统本行业的地质灾害防范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要强化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协调联动,不扯皮、不推诿、不懈怠,密切配合、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三、切实做好排查巡查。各级人民政府要立即组织力量,再次开展以人口居住地及周边为重点、以县为单位,到村、到组、到户,到所有重点部位、重点单位、重点区域的隐患排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逐一建立台账,重点研究防范措施,分类落实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监测、避让、治理等措施,进行实时监测监控。要落实汛期巡查制度,加大查险排险力度。特别是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区,要强化群众防灾抗灾意识,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四、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力度,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强化雨前、雨中、雨后监测,随时掌握地质灾害险情动态和发展趋势,切实把握防灾减灾主动权。要全面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通过严格责任、严格制度和严格督查,将各隐患点的监测、巡查、预警、撤离、避让措施特别是监测报告和避让撤离方案抓紧、抓实。要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强科学预报、科学监测,及时发布气象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达到红色等级的地区,要指派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提前进驻,强化技术指导,做到“早介入、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早撤离”。要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多种有效手段,第一时间向地质灾害威胁区域内的群众和相关责任人员发布预警预报信息,指导当地开展应急避让避险和处置工作。

  五、切实加强应急值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24小时带班、专人值班制度和灾情报送制度,确保重大灾害性天气、重大汛情第一时间发出地质灾害险情、灾情信息,第一时间组织撤离、第一时间开展抢险救灾,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人,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强化应急值守工作纪律,确保通讯畅通,严禁出现迟报、漏报、瞒报等情况。重点部门要落实一日一调度制度,根据发布的雨情水情灾情,及时落实地质灾害防范措施。

  六、切实强化应急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技术指导、抢险调度、应急转移等各项准备工作。要迅速组织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深入基层、派驻到县尤其是地质灾害高风险的重点县,及时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核查,确保技术支撑到位。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灾情,要及时启动防灾应急预案,相关领导要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组织抢险救灾,力求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灾情发生后,要及时组织抢修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及时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治,确保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要加强灾情信息管理,加强灾情会商和评估,及时、准确上报灾情,为防灾减灾工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责任编辑:叶敏【收藏】
上一篇:工博会吹起“刺梨旋风”小刺梨成就大产业
下一篇: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发生一起山体滑坡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