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跨越式发展 贵阳率先在省内消除绝对贫困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12-07 09:01:42  来源: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  

  以问题和精准为导向,用心、用力、用情,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到位、目标认识到位、措施精准到位、行动落实到位——

  贵阳率先在省内消除绝对贫困

  12月4日,记者从贵阳市农委获悉,“十二五”期间,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围绕“六个到村到户”,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带动和精准扶贫,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市脱贫”。

  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10月20日,在贵阳市召开的全市扶贫开发攻坚大会上,省委常委、贵阳市市委书记陈刚强调,贵阳作为省会城市,必须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到位、目标认识到位、措施精准到位、行动落实到位。

  今年以来,贵阳市以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为统揽,勇于创新,提出向贫困“死角”、贫困村宣战,向消除绝对贫困发起“总攻”,推动全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跨越式发展。

  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贵阳市集中力量打造29个以生态蔬菜、精品水果、茶叶、肉鸡养殖、奶产品产加销一体、休闲观光农业等区域高效农业(扶贫)示范园区,全市27个主要农业乡镇实现园区全覆盖。同时,建成四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为支撑、100余个农村电商便民利民服务站为网点的全市农村电商服务网络体系。

  据预测,2015年,全市一产增加值将达11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3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4%和13%,有扶贫开发任务的花溪、清镇、修文、息烽、开阳等区(市、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群众最需要才是最精准,凝心聚力、聚焦发力、准确用力,贵阳市以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载体,不断创新工作思维,狠抓工作落实,着力解决贫困村贫困户的路、水、电、产业、民居、增收等问题,突出条件改善,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根本途径,

  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目前全市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和客车,农户基本饮上安全水,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农村危房基本消除,村村建立文化室、卫生室和文化广场,通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基本全覆盖,乡村群众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做好社会扶贫工作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贵阳市领导干部遍访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实施方案》,全市4927名市、县、乡领导干部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1717名省、市、县机关干部组建343个驻村工作组进驻378个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实施同步小康帮扶,市直机关123个单位结对帮扶150个贫困村,市级以上124个扶贫龙头企业与 150个贫困村“结对子”,党委主体,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的社会大扶贫工作格局基本构成。

  贵阳市市长刘文新表示,贵阳市要率先深化认识,更自觉、更主动地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标准上要率先提高,向世界标准靠近,向发达地区看齐。措施上要率先精准,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手段,在扶贫对象识别等八个方面做到精准。力度上要率先加大,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在人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模式上要率先创新,突出信息化、内涵式、社会化扶贫,形成具有贵阳特色的扶贫开发工作模式。

  目前贵阳市制定的2016年扶贫年开发路线图,明确标注了贵阳市将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省创建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当好“火车头”、“发动机”。

  路线图显示,贵阳市将率先提高地方脱贫标准,采取措施确保全市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300元的30万人达到4300元以上。完成对口帮扶其他市州9个县(特区)当年帮扶任务。全市100个低收入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其他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新建都市现代农业扶贫示范园区3个以上、力争5个,新建农村电商扶贫便民服务网点100个。完成贵阳市大数据精准扶贫平台建设。(刘久锋)

责任编辑:杨平【收藏】
上一篇: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构建大扶贫格局
下一篇:贵州:志愿服务成为多彩贵州的文明“识别码”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