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每周人物 > 正文

每周人物 小小打银匠的世界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01-12 11:21:11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80年代初,唐海出生在黔东南州剑河县的一个苗寨,爷爷是一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老银匠。唐海的爸爸没有继承爷爷的手艺,从小调皮捣蛋的唐海却继承了这门手艺,从好玩、好奇到真正从事这一行业,他整整花了近20年时间。

  本网讯 (记者 周燕玲)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作的时代,多少能工巧匠、手艺匠人和它们的奇技银巧正逐渐被取代,他们赖以为生的技艺,渐渐不再被这个社会所需要。

  但总有一些人,仍在坚守,将手工赋予新的灵魂。用唐海的话来说,手艺比金子还贵,金子根本不值钱。



向记者展示他的青蛙吊坠

  十年打工生涯 终究做回银匠

  80年代初,唐海出生在黔东南州剑河县的一个苗寨,爷爷是一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老银匠。唐海的爸爸没有继承爷爷的手艺,从小调皮捣蛋的唐海却继承了这门手艺,从好玩、好奇到真正从事这一行业,他整整花了近20年时间。

  小学还没毕业时,因好玩,唐海有事没事就捣鼓爷爷的打银工具箱,有时为了向同伴炫耀,将爷爷的所有雕刻刀全部挂在腰身上。

  “玩,就知道玩,以后你们还得靠这门手艺吃饭”,爷爷当时教训自己的话,唐海经常当耳边风。一直到2006年,这句不知被时光侵蚀了多少个岁月的话语,终究变成了现实。

  2006年,在外打工已10年整的唐海突然“觉醒”了。“我们少数民族这么好的东西,没有人去做,去继承,实在是太可惜了”,坐在自己小作坊里的唐海耸耸肩说到。

  其实,在没成为一名打银匠之前,唐海花了一年时间来下这个决定。期间,他曾向家人、朋友咨询无数次,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这都什么年代了,打银有什么用?能赚钱吗?”

  白天打银晚上也打银 3年后方才步入正轨

  从广东回来后,唐海在凯里进了一家专门从事刺绣和银饰的企业,刚开始的打银路也不像他想的那样简单,“我在打银匠行业的大门徘徊了3年时间,才踏入那个大门”。
 



敲打银片

  据唐海介绍,最最初的银手镯开始,但即便是最简单的手镯,他也会花上几天才会完成。

  “静不下心来做,刚打银的前三年每天都有放弃的念头,但第二天不服输的自己又照样出现在作坊里”,唐海坦言,已不记得多少次在作品完成后,因不满意直接把作品融化掉。

  别人能行,为什么我就不行呢?带着那股不服气的劲儿,他去市场上买回一些打银工具,白天在公司打银,下班回家就在家里打银,有时候在家里打银到晚上,有时候打到凌晨。

  这样一直持续到第三年,唐海才觉得自己是个“打银匠”了。

  或许,在人们眼里,看到的更多是银饰精美华丽的外表,而不知其内在和那颗坚守的心。“学习银器制作技艺是一个磨练身心的过程,完成一件好的银器往往需要很长的工时,作为银器制作艺人,不仅需要有能够坚持长时间打磨、雕刻的臂力,还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心。”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每周人物 黄云龙:热心为民的户籍民警
下一篇:每周人物 让苗族古歌传承之花鲜艳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