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今天,您“触网”了吗 ——普通人身边的互联网经济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4-17 11:10:37  来源:贵州日报  

  核心提示

  互联网经济,其实离我们并不远。今天,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互联网经济每天都在更新我们的生活,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货币等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无线网络更是降低了网络连接的局限性,人们走在街上、坐在车里,不论白天黑夜均可使用现代互联网经济体系下的衍生产品,随时随地享受着网络消费、网络办公和网络咨询等多元化的现代服务。

  下面,就让我们体验一下互联网经济为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打车软件——

  乘客告别打车难 夜班司机更青睐


 

  近两年来,贵阳市交通压力持续走高,打车难已成常态。而新兴打车软件的问世,是否能改善打车难、叫车累的现状?打车软件在贵阳的使用情况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体验15秒打到出租

  4月9日下午3点左右,在贵阳市第三中学附近,5分钟内,从记者眼前驶过的出租达数十辆,纷纷载着乘客疾驰而去,按说这个时段并非打车高峰,可见,如果有急事想要尽快打车出行并非易事。

  久久不见空车,记者掏出手机,使用两款打车软件同时叫车。在输入目的地后,手机上搜索出了附近的58辆出租车,点击“马上叫车”后,屏幕上开始了100秒的打车倒计时,15秒之后屏幕显示已通知9辆出租车。

  此时,等待倒计时的记者收到短信提示:“您于(15:17)在(贵阳市第三中学)的订单,已被冯师傅(车牌:贵AU4760,手机1388504XXXX)接单。请在约定时间达到约定地点,上车前确认车辆。为避免空驶,如有变化请及时与司机联系。”

  短信还没来得及看完,一辆出租车停靠在记者面前,驾驶座的师傅探头向记者招了招手,示意上车。

  关上车门,记者根据打车软件提示,点击屏幕上的“我已上车”后显示出了与出租车计价器相似的计价顺序:“单价、里程、低速、用时”。

  打车软件快速推广

  车上,记者与冯尚华师傅闲聊起来。

  开朗健谈的冯师傅告诉记者:“我使用打车软件刚好10天,从开始的摸不着头脑到现在的如鱼得水,对于我这个年纪来说还挺有成就感。”冯尚华说,打车软件在贵阳还处在推广阶段,他相熟的的哥、的姐使用软件的越来越多,一是身边同行的介绍,在贵乌路、贵惠路等出租车师傅吃午饭的餐馆,也经常会有软件公司的人向他们“推销”。

  谈及对打车软件的使用,冯尚华坦言:“我的车上只安装了一款打车软件,我的大女儿已经工作,虽说小女儿还在上高中,但整体负担不大。一些家庭负担较重的同行,安装两款软件就能确保随时有客人,在市区,两款软件每隔几秒钟就有下单通知,他们已经养成了随时抢单的习惯。”

  而对于冯师傅来说,用这个软件更主要的是让自己也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16分钟后,记者到达目的地。手机显示:里程2.7公里、低速3分02秒的数字与车载计价器相同,点击手机上的“确定支付”和输入支付密码后,冯师傅的手机便随即收到语音提示:已收到某某号码乘客的支付。“支付后的第一时间我们就能收到短信提示,如果需要提取现金最晚不超过2小时。”冯师傅说。

  值得一提的是,与网络购物一样,打车软件也同时引入评价系统,在完成支付后,可以通过手机给本次服务进行相应评价,以此提升服务质量。

  白班司机关注小费

  在几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夜班出租车对打车软件的青睐程度要超过白班。一位白班出租车师傅告诉记者,白天打车的客流量比较大,很少会有闲置,甚至时常会出现“拼车”,对于打车软件的预约服务,除非十分顺路或者就在附近,一般他都不会接单。

  不过,如果客人给出的小费够高,对白班的的士师傅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一位师傅告诉记者,打车软件刚刚开始推广时,每一单的小费曾经高达20元,这让他们很有积极性,不过现在小费已经下滑到个位数,大家也会权衡一下性价比,才决定是不是接单。

  而乘客也已经明显了解到小费的“重要性”,一位乘客说:“在不易打车的偏远路段,由于绕路较远,我们不得不提高打车小费来吸引附近出租车接单。”

  随着打车软件的逐渐推广,“诚信”也成为出租车师傅们关注的焦点。许多出租车师傅说,接到乘客的订单,会第一时间赶往打车点,但由于距离和交通压力等情况,也会出现乘客等车途中打到其他空车离开而未通知,乘客的突然爽约会导致他们白跑一趟。

  微信营销——

  贵阳商家巧用点对点服务

  滑动手机屏幕,点击“微信”后我们便会看到一个身影站在硕大的地球前仰望的熟悉背景。

  除了微博,微信已成为时下人们广泛使用的社交工具,与微博一样,微信除了个人账号和公众账号外,只要点击“关注”之后就能第一时间获取朋友圈的咨询。随着微信使用人群的剧增和它方便使用的特性,在贵阳,许多例如咖啡店、小吃店、礼品屋等实体店铺也开始注册公众账号对其品牌进行推广与服务。

  搜寻公众账号,记者随机关注了一家咖啡馆。在聊天界面下,记者收到了对方客服发来的第一条信息:“本号为咖啡馆微信服务号,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更多咖啡馆资讯、咖啡学院的培训课程、时光文化讲堂等活动预告。即日起关注我们的朋友去淘宝小铺购物,即可赠送您一份小礼物。”

  点对点的服务可采用语音、视频、文字、图片和二维码扫描等多种形式相互沟通,进一步诠释了互联网经济下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通过微信平台,记者发现商家为了更好的打造品牌和服务客户,推出了许多方便快捷的资讯功能,在对话框的下方分别有“时光里、咖啡馆、时光活动”等3个快捷链接。除本周活动、品牌活动、门店介绍和美食优惠信息外,品牌故事和意见反馈等沟通渠道也一应俱全。

  界面下,记者进一步体验了微信营销的细微之处。点击咖啡馆下的优惠美食链接,手机对话框内瞬间弹出近期推广的优惠信息。在标题为“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推广活动下,商家用相应的高清图片和文字故事推出了他们即将上市的“蘑菇森林意面、鲜虾松仁青酱意面和抹茶咖啡”等三款春季新品。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息中备注了“欢迎收看、转发”,可见微信的营销模式与接力赛如出一辙,相互告知、相互传递。

  相关链接:

  微信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营销模式的一种创新,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注册微信后,可与周围同样注册的“朋友”形成一种联系,用户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商家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广自己的产品,从而实现点对点的营销。

  通过一对一的关注和推送,公众平台方可以向“粉丝”推送包括新闻资讯、产品消息、最新活动等消息,甚至能够完成包括咨询、客服等功能。

  互联网金融——

  年轻一族练习理财技巧

  2013年6月,支付宝推出了一款全新网络理财产品——余额宝。互联网金融开始快速为大众熟知。

  25岁的严奎是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目前是一位中学教师,他没有太多的积蓄可供投资,但是,只要有一些“闲钱”,小严都会存进余额宝中。

  严奎给记者演示了“余额宝”的使用,登陆页面,记者看到采访当日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为5.3600%。严奎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数字对一脸疑惑的记者说:“我是学文科的,开始也不懂什么是七日年化收益率,用多了也就渐渐明白了。”

  严奎熟练地滑动着鼠标来回点击,鼠标指针停顿在一个类似计算器的页面下。“这个计算器可以计算一下1天能赚多少钱。”小严在计算收益的对话框内输入800元,点击计算后得出1天的收益为0.11元。“今天就转800元进去吧。”他示意记者点击“单次转入”后输入转入金额,很快,系统提示:“付款成功。本次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可在04月15日的15:00之前查询收益到账情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余额宝的客户来源,以喜欢网购的“支付宝”客户为主力军。而在严奎看来,青睐余额宝理财方式的,大多是年轻人。“我身边使用余额宝的,年纪都和我差不多。”

  “就像我吧,每周课时很多,很少有时间打理其他事,余额宝这种理财方式方便快捷,很适合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俗话说零存整取,而我们更喜欢零存零取,按天结算更灵活、更适合我们。”

  除了方便快捷以外,进入门槛低,也是年轻人青睐余额宝的重要原因:“只要大于1元钱,就可以随时转入和转出。”

  严奎说,对于收入不高又想学习如何规划理财的年轻一族来说,搞网络理财更多是为了锻炼,打打基础为以后做其他理财做准备。

  相关链接: 互联网金融

  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机构、人人贷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三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

  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预计未来5年将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到6169亿美元。

  第二个趋势是人人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

  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人人贷(有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牵线搭桥,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在商业上成为可行。

  第三个趋势是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

  所谓众筹,就是集中大家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小企业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是最近两年国外最热的创业方向之一。(黄鑫)

责任编辑:田茂琪【收藏】
上一篇:巨额国有土地出让金缘何成“烂尾账”?
下一篇:一场苗家“婚礼”欢乐上演 展示苗族婚俗文化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