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丹寨石桥古法“迎春纸”:古籍修复走进公众视野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5-31 10:49:14  来源:贵州日报  

  从2006年起,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先后采用丹寨石桥古法造纸“迎春纸”作为古籍文物修缮制定专用纸,全国各大图书馆、博物馆也陆续采用,如今“迎春纸”年均销售额达200多万元……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丹寨石桥古法造纸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以古法造纸工序、工具保存得较完整、规模较大而扬名。而今,由于古籍修复的市场需求,将古籍修复这一远离闹市、藏于密室的活态文化现象摆至前端,在5月25日至31日,贵州省图书馆2014年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期间,不少人观摩学习古籍修复技艺,同时,丹寨石桥古法造纸因用于全国各大古籍修复机构,而成为了贵州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良好典范。

  据石桥古法造纸第十九代传承人王兴武介绍:从2006年起,国家图书馆派专人考察丹寨石桥古法造纸后,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先后采用丹寨石桥古法造纸迎春纸作为古籍文物修缮制定专用纸,全国各大图书馆、博物馆也陆续采用,如今迎春纸年均销售额达200多万元。同时,民间收藏热高涨,古籍修复师绽放异彩,受人追捧。

  文化氛围和市场走向,将古籍修复领域推向公众。

  早在京师图书馆时期,就配备了文献修复人员。1949年,为修复当时刚刚入藏北平图书馆的国宝藏经“赵城金藏”,就组建了一支由8名技工组成的修复队伍,即今天国图修复组的前身。1953年正式成立“图书修整组”,至此古籍修复工作作为图书馆的一项专职业务走上了专业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 2001年“图书修整组”改名为“善本特藏修复组”,2008年更名为“文献修复组”。

  在贵州省图书馆6楼的历史文献部和省古籍保护中心,珍藏着大量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籍,近到新中国成立后,远至明清刻本等。历史文献部主任陈玲说,书籍和其他文物相比,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会出现虫蛀鼠啮、水渍霉染、火烬烛燃、粘连脏污等状况,此时就需要专业的修复人员进行一定的修复,从而延长书籍的寿命。

  在陈玲看来,修复古籍相当于给人看病。医生给人看病的标准是对症下药,最后让病人恢复健康,而古籍修复的最大原则是“整旧如旧”,尽量恢复和保持书籍原来的面貌。这样经过修复的书籍,加上妥善地保存,可以使其“延年益寿”,生命力延长数十年甚至百年。丹寨石桥迎春纸恰好适合“整旧如旧”、“延年益寿”这两大特质。

  古籍修复展示现场,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80后”的罗莉莉、雷有梅正在修复一本晚清时期的家谱。一张两米多长的桌子上摆放着喷壶、刷子、镊子、针线等,这就是她们每天伏案的工作台。罗莉莉说,修复一部古书先要将其拆成一页一页,要用手摸,用眼看,判断破损处的纸张质地、纤维长短,对每张书页进行修复,再剪裁、锤平,粘贴,经过洗、晾、压、裁、重新装订等繁复环节。这是看似单调而重复的工作,对于她们来说,却没那么简单。就比如说这个刷的动作吧,它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如果太轻了,浆糊干了以后古籍和新纸之间会出现缝隙。

  据介绍,北方古书常见干燥和风化,南方古书则多是霉变和虫蛀,不同的纸会出现酸化、絮化、虫蛀等多种情况,虽然她们补书并不补字,但古籍修复师仍必须细致了解纸张的性质和古书的背景等才能“对症下药”。有时修补一本书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丹寨石桥的迎春纸经过10多道原始手工工序制成,具有柔韧性、光泽度好、吸水性强等特点,所以目前古籍修复领域大量采用迎春纸。

  在丹寨石桥有40多户古法造纸的人家。原先眼看着这门古老的民间技艺要失传,传承人王兴武决定打破传统,用漫山遍野的各色野花生产彩色手工纸。十多年前,他的彩纸被一位香港商人看中,以3元钱一张的价格签订了18万元的订单。

  “从几分钱一张没人要,到几元钱一张,天壤之别。”王兴武说,从那以后,石桥手工彩纸逐渐有了市场,石桥手工白纸也再次为世人所识。2006年,丹寨石桥的古法造纸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瞧中了。

  “如今,年销售一万刀,产值达200万元,产品还远销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如今,石桥村按照“自愿参与、民营民管”的原则建立了造纸专业合作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石桥村接到的订单逐渐增多,现在生产的纸张已有九大系列100多款,而且全部是“订单式”生产,尤其是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的供求量越来越大。“王兴武说,他对古法造纸的前景越来越看好。(周 静)

责任编辑:凌忠云【收藏】
上一篇:丹寨县:严字当头正作风 清风正气自然来
下一篇:丹寨:敬老院里粽子香 老人过节氛围浓(组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