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贵州代表委员议 城镇化特色为先集群带动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3-15 11:32:33  来源:贵州日报  


  珠联璧合 念好山字经

  ——贵州代表委员议城镇化特色为先集群带动

  周建琨代表:黔中城市群掀起新一轮城镇化热潮

  城镇化率低是贵州的一个短板,因此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当前,我省正处于发展城镇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加快城镇化推进步伐,不仅需要中心城市的带动,更需要卫星城市的崛起。对贵州来说,只有推动黔中城市群的崛起,才能强力引领带动其他周边城镇发展,进一步做大城市蛋糕。就拿安顺市来说,作为黔中城市群的卫星城市之一,要借力登高,就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培养自身成长能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激发自信,依托中心城市,通过交通连接形成组团状同城化发展态势。同时,以100个示范小城镇工程为抓手,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个性鲜明的地缘文化、特色文化,坚定不移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关联产业发展,掀起新一轮城镇化发展浪潮,使我们的城市更有魅力,乡村更加多姿多彩。

  张加春代表:赋予小城镇建设灵魂和动力

  三都自治县是个美丽的地方。这几年,得益于贵州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村镇变得越来越美,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干部群众对城镇化建设充满了信心。

  经过这几年城镇化建设的实践,我认为贵州的城镇化建设不仅仅是要做大做强的问题,而是必须结合自身实际,赋予其灵魂和动力。贵州与发达城市相比,比大比高比不过人家,就必须走特色城镇化发展之路。三都的城镇化是以打造中国水族文化旅游城市为目标,以水族文化为载体,综合具有浓郁水族风情的文化元素,设计提炼出独具特色的建筑符号,大量运用在城镇建筑的外立面改造和新区规划建设中。同时,要发展好小城镇,就必须以产业发展作为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企业,建设产业园区,引导群众从事第三产业发展,积极为城镇化注入发展动力。希望国家能够进一步加大对我们贫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让农村群众在公共服务、教育均等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红利。

  花全代表:美丽乡村,农村居民的最大红利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王岗村原本名不见经传。2007年前,进村路铺满渣土,坑坑洼洼;村民的木楼年久失修,进风漏雨;田地里种的不是稻米就是包谷,村民生活艰辛……

  如今,王岗村的乡村旅游步入快车道,“农家乐”激增,村民们依靠乡村旅游走上致富路,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不足2000元,提升至去年的8000多元,村民生活的改善得益于城镇化进程,来源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

  围绕“福韵——美食王岗”定位,王岗村硬化了进村路,提前完成了30多个建设项目。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种植养殖产业的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王岗村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群众真正享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红利”。

  【记者走笔】

  城不在大 有特才名

  穿过一个隧道,跨过一个桥梁,便是一个社区,或者一个城区。城市中不时可见田园山水,山脚下绿树掩映繁华集镇。

  这是一幅撩动人的图画。想一想,也心醉。

  这是贵州城镇化的愿景。一提起,皆神往。

  贵州山多,累垮了传说中的赶山人。山是历史的负累,也是自然的馈赠。城镇建设,“摊大饼”摊不开,也摊不起。然而,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地形地貌,却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成为一种布局的优势。

  于是,贵州有了组团式、点状式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100个小城镇,串起城市和乡村,成为发展血液的传输带;重点建设黔中城市群,形成集群优势。这是一条“珠联璧合”之路。

  有形还需有魂。贵州城镇之魂来自最炫民族风。贵州生活着49个民族,其中17个是世居少数民族。保存了多彩多姿的文化遗产,被称为“文化千岛”。从当地少数民族建筑风貌和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可以提取一些类似侗族鼓楼、风雨桥,苗族吊脚楼等特色元素,形成一个大家能认同又有贵州文化特点的建筑符号、建筑风格。

  远远望去,你就会知道那是贵州的某个城镇,是贵州的某个新区。

  除了形态和文化,城镇的另一个特色是产业。产城互动,产业聚集是城镇活力所在。特色产业吸引人们在家门口就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贸则贸、宜游则游。

  学者易中天写《读城》,读北京的“城”,上海的“摊”,广州的“市”,成都的“府”,读的是神不是形。

  贵州的城镇化,塑的不仅是形更是韵。

  城不在大,有特才名。

  (万群 胡涛 赵国梁 李凯 肖菡 杨惠 袁小娟)
 

责任编辑:谢星【收藏】
上一篇:贵人善行 让爱延续 构筑精神上的大美贵州
下一篇:贵州 “3·12” 风雹灾情扩大 超过20万人受灾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