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民生连线- 求职招聘- 旅游- 房产- 酸汤社区- 吃喝玩乐- 黔港微博- 家园博客- 生活帮- 手机报- 团团赚- 专题

订阅
首页| 全州新闻| 时政要闻| 县市新闻| 专题新闻| 民生连线| 视听中心| 黔港图库| 投资黔东南| 招商引资网

“表哥”是如何尘埃落定的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13-02-25 10:26:05  来源:新京报  


  信息的核实、公正的司法调查都需要时间,公众对严谨的调查也是有耐心的,但目前的问题是相关机关鲜有主动向公众披露。

  2012年8月26日,陕西延安境内发生了一起重大车祸,时任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在事故现场微笑的照片引发关注,网友搜出杨局长多张戴名表的照片,质疑杨有腐败问题。事件在发酵近一个月之后,9月21日,陕西省纪委才宣布:杨达才因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之后就是长达5个月的信息空白期。直到今年2月22日,陕西有关方面才宣布:开除杨达才党籍,移交司法机关。这场几乎“烂尾”的新闻终于尘埃落定。

  去年9月19日,新华社曾发表评论,将当时的哈尔滨塌桥事件、陕西“杨表哥”,以及广州越秀区人武部政委方大国涉嫌打空姐事件称为“断头新闻”。与之类似,有不少事件曝光时舆情汹汹,官方的彻查表态信誓旦旦,却迟迟没有下文,新闻逐渐成为旧闻,忘却的救主终于降临,涉事单位、官员躲在时间的掩体里“暗度陈仓”,逃避监督。

  固然,信息的核实、公正的司法调查都需要时间,公众对严谨的调查也是有耐心的,但目前的问题是相关的调查、问责进行到哪一步,涉及哪些违法问题,有没有停下来,相关机关鲜有主动向公众披露的,这成为某种让人不安的“暗箱操作”,其中不少成为烂尾新闻。

  “杨表哥”已被开除党籍,这是反腐的胜利,让人兴奋。但公民对于反腐有更高的期待,不仅要有结果公正,也要有程序公开;权力应运行在阳光下,监督权力的权力本身也不能例外。监督的热度需要由公开来保障,依法可公开的信息应向公众及时披露,告诉公众“表哥”是如何尘埃落定的,这才能杜绝法律之外的“博弈”,让“杨表哥”的落马成为必然,让新闻不再烂尾。(徐明轩)
 

责任编辑:邹亚平【收藏】
上一篇:“学习粉丝团”被围观说明了啥
下一篇:养老金保障不公平感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