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丹寨县排佐村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村民房屋改造,有一种稀有的房屋移动技术,帮助村民家的下塌房和偏房实现了房屋升高、移动、校正的目的,解决了村民家面临拆房的难题。
吴如生家需要移动的房屋
村民吴如生家的房屋占道,影响了村道的建设,需要移动才能进行道路的拓宽和改造。这项技术此时起到了关键作用,解决了吴如生家房屋挡道的燃眉之急。
安装丝鼎来移动房屋
在吴如生家,记者看到,所需移动的房屋,每根柱子下面都被一个 “丝鼎”的铁制工具抵住。每根柱子都有一个人在扭动丝鼎,大家同时扭动丝鼎,在力的推动下促使房屋移动。在房屋的每排木壁下,都由上下两块木板垫住,木板中间放了很多个小圆木桩,房屋移动时,起到帮助滚动的作用。所需的移动工具除了丝鼎之外,还有千斤顶、钢丝绳等。
房屋升高之后垫的砖头
在农村,移动和升高房屋不仅可以使潮湿、偏矮、因猪牛踩踏下凹等的房屋升高,而且通风透气的房屋使人居住起来更加舒适。
据了解,这项移动房屋的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力扭动一种叫做“丝鼎”的工具来实现房屋移动的,比一般的移房技术要便捷得多。技术是由房屋移动技术传 承者吴如帮带来的。吴如帮告诉记者,这项技术活是由湖南传入贵州的,自他的爷爷起,代代传承,他自15岁起就和爸爸学习这项技术,从学习到现在使用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将来,他还会传给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房屋移动技术传承者 吴如帮
“移动房屋技术从湖南引进。他们去湖南来,就是看到的经验,和人家湖南佬学来的,原先是那些木房设计有这种,哪些房子设计有偏的时候人家用来搞校正的。”房屋移动技术传承者吴如帮告诉记者。
吴如帮自今年四月份起已经运用这套移房技术活,在雷山、凯里、排调等地帮助了很多需要移动、校正和升高房屋的居民。(池明红)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