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相关银行获悉,7月中旬央行货币政策二司通知各银行:“在当前宏观调控和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即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暂停受理境内企业直接从境外银行融入人民币业务(包括有外商投资企业投注差额度的银行贷款,贸易融资除外)。”
有关银行人士介绍说,境内企业直接从境外银行借人民币不受央行基准利率的限制,规模一大会冲击到境内人民币贷款市场,“况且这并非央行想推进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由于目前信贷环境“外松内紧”,借款利率则是“外低内高”,为了降低融资成本,有部分企业寻求在外借款。
如在H股上市的广州国企越秀地产,今年6月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一家银行订立一份融资协议,贷款人将向越秀地产提供最高达10亿港元的无抵押3年期贷款融资。越秀地产有关负责人透露,鉴于港元贷款的利率平均比内地低一半左右,越秀地产将在未来继续增大港元贷款的比例,“目前公司人民币和港元贷款的比例为7:3,中长期希望调整到5:5。”
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说,境内企业直接从境外银行借人民币,属于人民币外债,目前这部分涉及的金额很少。
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曾在今年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中国仍属于资本项目管制的国家,境内主体希望从境外借入人民币属于资本项目的管理问题,而且属于外债管理问题,“人民币外债,我们正在和有关部门研究,也需要建立一套管理制度,在这个制度建立之前我们采取个案试点的方式。”
至于暂停境内企业直接从境外银行融入人民币的原因,央行只是在通知中称“在当前宏观调控和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分析人士认为,这或许与防范“热钱”有一定关联。
当然,央行的通知也不能全面堵住漏洞。某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境内企业如果想从境外借人民币,还是可以通过境外母公司从境外银行借款,再转入境内子公司。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