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节节败退 再遇冬天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1-07-11 09:18:1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今年上半年的中国车市,以自主品牌的节节败退收场。

 

    “车市让人看不懂,正常的表现模型应是金字塔状,购买豪华车的人少,购买中低端品牌的人多。但现在市场呈现的则是水桶型,甚至倒过来了。”一位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市场总监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自主品牌表现“冰冷”

 

    6月乘用车市场虽然环比同比都实现了正增长,但是对于自主品牌来说,6月市场还是冷冰冰。

 

    记者走访上海御桥路、吴中路、江杨南路等4S店发现,中高端品牌4S店的看车人群要比自主品牌4S店的人多,但看的人多坐下来谈的少。

 

    “我们去年一个月还可以销售60辆,今年只有30辆,根本卖不动。店里库存已经超过100多辆,早都过1:2的警戒线了,希望6月份车市已经触底。”上海市普陀区一家自主品牌4S店总经理告诉记者。

 

    与这家自主品牌同病相怜的还有比亚迪汽车的经销商。“我们店5月份卖了150辆,6月份不到100辆,销量减少了三分之一。据我了解,销量环比下滑30%的4S店不止我们一家。”比亚迪上海浦西一家4S店销售经理告诉记者。

 

    终端经销商的市场表现决定了汽车厂商的销量数据。据比亚迪公布数据,6月份销量3.25万辆,同比下跌8%,亦较5月份的4.1万辆减少近21%。

 

    与比亚迪汽车经销商销量下滑明显不同的是,奇瑞汽车的沪上经销商则告诉记者,“我们的终端销量下滑不明显,但是利润下滑明显,今年上半年利润比去年上半年下滑了三分之一,不过我们的经营还可以维持。”

 

    而在实行限购政策的北京市场,自主品牌更是遭遇严峻的考验,哈飞、比亚迪等一些自主品牌的经销商店已经开始关门。目前,多家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都减少了在北京的经销商数量。“行业中较悲观的看法是预计一半左右的4S店退出,至少有三分之一要退出。最先撑不住的是自主品牌的经销商,他们会相继选择退网或者被其他经销商兼并。”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迟亦枫告诉记者。

 

    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江淮汽车、吉利等自主品牌企业销量略有增长,奇瑞、华晨、众泰、上汽通用五菱等自主品牌企业汽车销量,则分别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而自主品牌的销量下滑也影响到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上半年,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315.61万辆,同比下降0.8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39%,占有率较同期下降2.96个百分点。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52.69万辆,同比增长5.07%,占轿车总量的30.81%,占有率比去年同期下降0.87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的尴尬

 

    《第一财经日报》联合新浪汽车调查显示,如果您有10万元的预算购车,在同级别车型里,您会选择什么车型,超过78%的参与者表示会购买合资品牌。其中64.8%消费者认为不管是第一次购车还是第二次购车,都购买合资品牌,合资品牌车型的售后质量有保证。13.6%的消费者表示第二次购车就买合资品牌,因为合资品牌做工比较好。

 

    国内汽车市场发展十多年来,随着消费者的日渐成熟,留给自主品牌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少。自主品牌希望通过价格优势来吸引消费者和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因为合资自主也开始通过价格优势来打入中低端市场。

 

    “自主品牌存在两大弊端:一为急功近利,二为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自主品牌的定位大多数不明晰,不知道自己的车要卖给谁。其实中国市场这么大,只要抓住了一小部份消费者就可以存活。遗憾的是,大部分自主品牌只是想着短时间内‘卖多’,名称花里胡哨,但是内里空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分会会长苏晖告诉记者。

 

    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马德骥也承认,自主品牌的发展机会在受到消费者高要求和合资自主产品的挤压,成长空间越来越窄。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未来五年我国将全部解决500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下一篇:天价达芬奇家具被曝造假 100%进口实为东莞生产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