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财经 > 正文

青霉素由于利润低逐步被边缘化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1-06-28 08:55:22  来源:北京晨报  

 

    近日,微博上一篇“青霉素哪里去了”,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和共鸣。发帖人是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詹国枢:“北京某大医院院长访美,见到美国不少医院至今还使用青霉素。不由大为感慨:青霉素,挺好挺管用且挺便宜的药,咋在中国城市医院几乎就绝迹了呢?”

    确实,在一些市民的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感冒发烧、扁桃体发炎,上医院就打青霉素。小小一瓶,便宜又好用。然而近些年来,青霉素好像越来越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在还有厂家生产青霉素吗?”一些市民发出同样的疑问。

    记者走访了本市多家医院发现,青霉素虽然尚未绝迹,但的确正在“被边缘化”。

    ■探访

    头孢类取代青霉素

    记者先后走访了几家三甲医院和二级专科医院。医生告诉记者,青霉素仍在医院通行,但在输液室里,记者看到,最常见的是价格较为昂贵的头孢类的抗生素药物,使用青霉素的患者很少。

    在西城区的一家二级医院,记者采访了患者陈先生。他由于耳内部管道堵塞,需要输液并完成鼻部理疗。陈先生的输液用药是阿奇和另外一种头孢药物,连续7天输液,已经花掉了1100多元。“价格上感觉还是有点贵,本来也想用青霉素这样便宜的,不过最后还是听医生的吧,人家开什么咱就用什么,最重要的是能快点把病治好。”他说。

    记者又询问了几位患者,基本都持陈先生一样的态度。记者在输液室做了简单的调查,发现其中只有一人用的青霉素,其他人用的都是头孢类的抗生素药物。输液室的护士告诉记者,青霉素医生开得比较少了。

    ■原因

    过敏严重 医生开方谨慎

    既然青霉素廉价又有效,为什么现在却被很多医生“放弃”了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道出了“苦衷”。由于注射青霉素容易产生过敏,且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后果严重,医生坦言开处方时确实存在一些心理顾虑。“听说其他城市出现过由于使用青霉素过敏,患者休克跟医院打官司的事情。”因此,一般医生开青霉素都很谨慎,患者使用前也要经过严格的皮试检测。

    消费者邱女士说,青霉素属于处方药,没有医生处方,在药店也买不到,她就是想用也用不上。“怕过敏可做皮试筛查啊。”她认为过敏反应不能成为避用青霉素的理由。

    价低利薄 厂家不愿生产

    记者发现,除了医生处方开得谨慎,廉价也成了青霉素被边缘化的一个潜在原因。一支普通的青霉素约1元,按一天5支计算,加上盐水输液费,一天最多也就二三十元。患者陈先生7天输液全部费用加起来不过200元上下,而他却花了1100元。

    “价格便宜,利润就低。”业内人士一句话道出其中原委。青霉素之所以被弃用,是因为在“以药养医”的背景下,它给医院及医生带来的经济利益太少。这就像很多便宜药“中标死”,越价廉利润越低,厂家越不愿生产,最终难逃退出市场或被边缘化的厄运。

    ■背景

    抗菌药滥用严重

    据了解,抗菌药物滥用的情况在我国相当严重。现在往往只是发烧,患者就要用一些又贵又猛的头孢类抗菌药。

    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至25%。另外,我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可口可乐7月底将在非中国市场涨价5%至6%
下一篇:北京至上海机票价下跌最低400元 与高铁持平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