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蜂产品造假现象愈演愈烈 糖水加点增稠剂当蜂蜜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1-01-25 17:22:31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本报讯 蜂产品属于绿色天然产品,在保健品市场一直很畅销,与之伴生的,是蜂产品造假现象愈演愈烈,打假成为众多蜂农“正规军”以及百姓的强烈呼声。

无锡市养蜂协会副会长吴仁山告诉记者,历史上,无锡也是养蜂大市,至今有规模蜂场300多家,每年生产蜂蜜1500吨、王浆150吨、花粉100吨。近几年,蜂农们越来越发现,外来蜂产品正以低价杀进无锡市场,有的甚至只要正规产品一半的价格。

家住钱桥街道的李老太每天晨起都要吃蜂蜜,有天家门口来了个背着蜂箱的蜂农,自称是自产自销。她一口气买了6瓶蜂蜜。服用时发现根本没有蜂蜜的香味,简直和糖水无多大区别。据吴仁山介绍,一些背着蜂箱叫卖蜂产品者多半是卖假货,蜂箱里面其实是空的。他们所售的蜂蜜往往是在蜜中掺饴糖,然后添加增稠剂。而王浆大多是用土豆和明矾调出来的,外观与真的非常接近。

据悉,蜂蜜的国家标准最初发布于2002年,虽然2006年曾进行过一次修订,但总的来看还是标准太低,有的不法企业甚至钻标准的空子,大肆造假。

1月9日从上海传来消息,国家有关部门将再度修订蜂蜜国标,“打假”成此次修订关键词。一方面要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今后要将蜂蜜的原料和成品区分开来,只要加工过程中采用了一定工艺,就不能把产品简单命名为蜂蜜,而要在外包装上醒目标出诸如“脱水蜜”“加工蜜”等字样。

无锡市养蜂协会人士表示,尽管检测蜂蜜成本很高,但是市民还是能有一些简单的方法鉴别真假。如优质蜂蜜闻起来有特别的花香;观其形态,油菜蜜、椴树蜜内有葡萄糖结晶体,特别是冬天比较明显。

(卫文 季娜娜)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森马服饰IPO过会当日曝出逃税30亿元传闻
下一篇:京东特价耳机大规模毁单 称确无货源求谅解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