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十二五”节能减排思路临变:中央直接盯企业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0-12-03 09:13:2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 12月2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在“碳金中国策论坛”上透露,“十二五”期间将加大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的力度,变地方政府监管为中央直接监管。

 

    “‘十一五’期间国家直接与1000家企业签订节能减排协议,到‘十二五’期间可能会调整到3000家,甚至是5000家,我们要把80%以上的企业纳入到部门的管理范围。”高东升说,与“十一五”期间国家主要通过指标约束地方政府不同,“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更多地直接约束企业。

 

    据其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考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指标,将指标分解到企业头上去。

 

    这意味着国家节能减排思路和方式发生重大调整。

 

    一名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变化主要是吸取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经验教训。

 

    “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主要采取行政手段,即国家将指标分解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再层层分解到企业头上。“这种手段将减排目标责任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上,以此迫使地方政府积极减排。”上述人士表示。

 

    而行政减排受经济环境和政策影响,在后期执行中出现了不少问题。由于“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前松后紧”,最近数月不少地方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极端现象。

 

    “同时,由于节能减排的指标分解不够合理,部分地方政府出于减排压力过大的考虑,提供的数据可能存在问题。”上述人士分析。

 

    江西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范敏对记者表示,“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调整思路后,将为地方政府大大松绑。“地方政府从直接的节能减排任务的第一责任承担者,可能变身为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管者,这也是政府职能的回归。”

 

    不过,这种转变可能短期内实现比较困难。范敏认为,最大的障碍在于我国节能减排的市场化手段比较少,市场机制还不够成熟。

 

    “‘十二五’期间,国家应推进节能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比如合同能源管理。如果合同能源管理成熟的话,我们或许就不必像‘十一五’期间那样过于依赖行政手段。”范敏说。

 

    高东升认为,“十二五”期间政府管理的方向还应包括,将节能减排从约束企业的行动变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企业作为节能减排行动的具体实施者,必须能从节能减排中获得经济效益才会有积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迎曾表示。

 

    此外,高东升还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考虑将碳排放的指标,纳入到考核企业产能先进与落后的标准当中,并按照这个综合指标来淘汰落后产能。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明年一号文件或聚焦水利 水资源将纳入红线管理
下一篇:手握数百亿现金 13家标杆房企年末或冲刺拍地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