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内首份排污大户黑名单出炉。
近日,本报记者从环保部获得的一份名单显示,2009年环保部监测的7043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中,有2713家企业超标排污,约占监测总数近四成。
上述名单还显示出两个不为外界注意的新动向:中西部正成为污染大户集中的地区;污水处理厂也上了黑名单,1587家国控城镇污水处理厂中,47%的污水处理厂全年部分和全部测次超标。
NGO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本报记者,这是环保部首次披露国控企业环境违法名单。“这次公布的都是老虎,以往因为地方保护主义局限,公布的大部分为小企业,都是老鼠。”
这份监测报告或许有助纠正人们头脑中某些偏见。此前,重点污染源被认为主要存在于民营的中小企业。正在大规模兴建的污水处理厂本身的角色也受到了质疑。
对于上述违规企业如何处理,环保部官员拒绝发表意见。
国企排污“疯狂”
这份《2009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及污水处理厂全年监测超标企业名单》将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下称“国控企业”)分为废水、废气两大类。
名单透露,2009年,3486家废水国控企业,全年部分测次超标和全部超标共计36%,约合1255家企业。在3557家废气国控企业中,41%企业全年部分和全部测次超标,计1458家企业。
上述名单还详细开列131家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超标排污的企业,发电、煤炭等大型国有企业名列其中。
仅内蒙古自治区,就有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华能集团留下“案底”。其中,中电投下属赤峰热电厂两个排污口二氧化硫超标。
值得注意的是,中电投和华能集团长期以来都是环境违法“钉子户”。
马军主持的“中国空气污染地图”项目披露,2006年和2008年,中电投山西侯马发电公司和中电投黄冈大别山电厂就因环境违法被记录在案。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也因二氧化硫超标被“逮”。这已经是该企业第二次环境违法被通报,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环保专项行动中,华能伊敏就被列为环境违法挂牌督办企业。
华能集团案底颇丰,2005年到2009年,华能集团下属公司共有3页40条环境违法信息,涉及数十个分公司,“这都是公开资料上找到的,不排除还有没被公开的信息。”马军说。
贵州二氧化硫超标企业“来头颇大”,有中国国电集团凯里发电厂、贵阳卷烟厂等。位于甘肃的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也进入“黑名单”。2005年至今,国电集团共有45条环境违法记录,涉及数十个分公司。
央企之外,一些地方国企也被通报。
河北承德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2个监测口超标,唐山市渤海水泥总厂有2个监测口超标。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