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合理配备少数民族地区班子 大力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1-04-26 09:31:14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为政之要,首在举人;为政之要,重在用人。”近几年,虽然我们虽然在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方面做了积极工作,但是在民族工作需要的基础上,仍然存在少数民族地区乡镇班子换届中民族干部配备难现象,为继续做好保持民族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为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少数民族地区乡镇班子换届中民族干部配备难现象需持续关注。

  认识少数民族干部配备的重要性。一是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需要抓住机遇,尽快发展,造就一支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二是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稳定的需要。民族关系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多年来由于各级党组织注意发挥广大民族干部的作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团结始终很好,很好地维护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和社会的稳定。三是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需要。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替代不了的特殊作用,他们同本民族人民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了解本民族的特点及本民族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使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更多顺利地贯彻下去。

  分析少数民族干部配备的局限性。一是少数民族干部数量不足。从整体情况来看,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受机关和事业单位停止招考等因素影响,市向县、县向乡逐层选调年轻干部现象比较普遍,县直和乡镇街道少数民族干部更加缺乏,部分乡镇班子未配备少数民族干部。二是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构不优。少数民族干部在总量不足的情况下,结构也不尽合理。首先少数民族干部年龄普遍偏大,年龄结构不优造成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时,很难同时满足配备年轻干部的结构要求。其次身份结构不优。少数民族干部中很多都是事业身份,一些少数民族干部因为年龄偏大,无法调任到公务员岗位。特别是在基层单位比较明显,部分单位缺少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少数民族干部,甚至存在科级岗位空缺,没有符合身份的可用人员。再则岗位结构不优。少数民族干部中在重要部门和重点岗位上工作的人数较少,少数民族干部中担任主要领导的人数更少。三是培养选拔工作推进力度不大。受财力和教育资源等因素影响,各地区对于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普遍投入不够,普遍存在重提拔轻储备、跟踪培养不连续的问题,部分干部政治理论素质、学历提升、基层工作经验还需进一步提升,培养使用还存在脱节现象,在提拔使用时还有可选的人不多、捉襟见肘,无法满足乡镇领导班子换届需要

  思考少数民族干部配备的必要性。一是扩大干部考察范围,层层推荐少数民族干部。针对少数民族干部数量少、面窄、人选难的实际问题,采取“纵向延伸,横向扩展”的立体式考察方法,扩大考察范围,广泛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丰富民族干部的来源,注重将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及引进的优秀人才作为培养选拔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源头,储备一批接续力量,进行重点培养,为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为乡镇班子的配备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奠定基础。二是健全选贤任能制度,大胆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在严格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坚持看干部的主流,既考虑具体工作需要,也考虑民族关系这个大局的需要,围绕更好解决以什么导向选人的问题,要坚持人随事转、事业为上,从党的事业、工作需要出发选干部、配班子,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那些有事业心、有干劲、敢讲真话、政绩突出的少数民族干部大胆任用,为基层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三是搭建多种锻炼平台,大力提升少数民族干部。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把少数民族干部纳入党政领导干部交流整体安排,加大选派少数民族干部挂职锻炼和交流任职的工作力度,注重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从少数民族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少数民族干部该提拔的提拔,该重用的重用,使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通过锻炼,使少数民族干部在实践中练就了为民服务、推动发展的过硬本领。(杨昌焕)

责任编辑:杨慧梅【收藏】
上一篇:仰阿莎街道:“三个抓”开展防电信诈骗宣传
下一篇:剑河柳川:做好四个步骤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做实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