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平溪镇位于县城北偏西28公里处(公路行程50公里)。东界一碗水乡,南与浪洞镇接壤,西连瓮安县,北邻纸房乡、余庆县。东西长15.5公里,南北宽11.5公里。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最高点重阳坪。海拔1337.4米,最低点翁岩牌坊北偏东0.5公里河湾处,海拔606.6米,平均海拔650米,镇政府驻地平溪村。平溪镇辖7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97个自然寨。户籍人口总数18235,汉族13351,苗族4406,其他民族568。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3.22%,苗族占总人口比例24.16%。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我镇制定了平党通〔2021〕20号关于印发《平溪镇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民族工作领导小组,以镇党委书记沈大萍同志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肖勇同志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孙炳君同志专门负责民族宗教工作,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党政办、各站所股室、村支两委及驻村干部配合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定期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会议;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乡镇财务公开制度、人民联防机制、基层干部培养机制、信息奖励机制等各项制度,组织镇干部、村干与各民族群众结对子、交朋友、定期走访少数民族群众、谈心交心活动,做好少数民族群众的来信来访,结合脱贫攻坚巩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工作,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二、充分利用资源,积极开展宣传教育
1.通过开展镇级、村级内部学习会议、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学习了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及中办发65号文件、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力着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镇开展工作部署会、推进会、政策学习相关会议共计32余次。
2.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与喜迎建党100周年有机融合,充分利用镇、村上的展板牌、LED屏、公示栏、宣传墙、走廊墙、电线杆等把民族团结元素融入到建党100周年的宣传中,形成了共鸣效果。全镇设立宣传点共计80余处。
3.准确掌握少数民族群众的户数人数及家庭基本情况,设立少数民族语言工作服务窗口,解决语言障碍问题。
4.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加强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联系,及时反应和解决他们在生活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管理,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法律维权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
5.做好少数民族帮扶工作以改善少数民族群众“民生”为重点,利用节日慰问、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
多措并举为少数民族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三、结合平溪镇创新亮点,促进民族工作上新台阶
(一)基础设置建设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1.配合抓好旧州至纸房公路和所有农村“组组通”项目的建设工作。协调资金切实改善乡镇路面情况,推进境内路网社会化养护。
2.继续配合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管护机制,确保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水卫生标准。
3.着力配合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在做好已有的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外,积极申报解决产业项目用电问题。
(二)发展产业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1.平溪镇设立村级主导合作社,以山地产业为主,发展以养殖业为主的种草养牛、特色养猪、生态养鹅、林下养鸡、精品水果育苗、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已实施养牛项目378头、养猪项目613头、养鹅项目14000羽、林下养鸡项目39500羽、中药材种植200亩,精品水果育苗项目105亩,建设猕猴桃基地300亩。500亩以上产业大坝共有一个,面积为2190亩,其中百香果示范基地618亩、农商互联校农结合蔬菜基地600亩、特色养殖小龙虾基地120亩、七星鱼养殖基地50亩、优质稻729亩、葡萄种植基地73亩。
2.平溪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实施产业项目,并又大力推进“旅游+”加快历史文化、发展农家乐种养殖观光、健康养生、户外运动等旅游新业态,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2017年分红11.35万元,2018年分红328.59万元,2019年分红56.28万元......,分红资金逐年上涨。(孙炳君)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