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贵州全国第四!2018年省级政府透明指数排名出炉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9-03-29 11:32:34  来源:多彩贵州网  


  据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站消息,3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2019年《中国法治蓝皮书》《四川法治蓝皮书》《珠海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8)》。《报告》显示:在此次评估中,贵州省省级政府透明度指数排名全国第四位。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继续对各级政府政务公开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评估,评估对象包括机构改革后的49家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49家较大的市级政府和100家县级政府。

  项目组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等相关规定,设定了2018年的评估指标。针对国务院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一级指标包括决策公开、管理服务公开、执行和结果公开、政策解读与回应关切、依申请公开等。

  在省级政府的评估中,贵州省“决策公开、管理服务、执行和结果公开、政策解读与回应关切、依申请公开”五项指标综合得分79.05分,排名第四位。得分排名前十的还有安徽省、北京市、上海市、四川省、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天津市、云南省和海南省。

  近年来,贵州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重要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政务公开作为政府行政的重要制度安排,各项工作取得了实际成效。

  一是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圆满收官。我省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5个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省之一,省内有南明区、播州区、六枝特区等六个试点县,重点围绕就业创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10个领域开展试点。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我省全面完成了国家交办的试点任务,共计梳理出公开事项1058项,形成包含12696个公开要素的标准体系,推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考核的试点成果。

  二是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深入推进。制定《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公共资源配置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在省人民政府网集中公开了省委省政府财政拨款单位的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对象从2012年的43家增加到107家,实现所有不涉密的省级部门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100%公开。

  三是重大政策措施解读力度持续加大。督促各地各部门建立健全政策解读制度,进一步明确政策解读责任、解读流程、解读内容、解读方式等工作要求,在本单位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在便民功能设置方面,我省专门开设了政策解读搜索功能,便于群众直接搜索查阅。在2018年度发布的政策解读信息评估对象中,几乎全部准确阐明了政策的出台背景、主要依据、对象范围、重点内容、特色亮点等要义。解读形式更加多样化,动态解读、H5页面解读、视频解读、动画解读等多种形式纷纷涌现。

  四是依申请公开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下发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依申请公开工作水平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的通知》,对依申请公开受理、答复、寄递、存档、涉法涉诉问题处置等全流程进行规范,并在网上组织巡查,确保通知相关要求落实到位。

  据悉,下步我省政务公开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制定全省统一的政务公开标准体系,让各级各部门对于必须公开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推进各类政府信息应公开、尽公开。

  二是根据政府网站集约化试点要求,启动建设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政务公开平台,对各级行政机关的公开事项、栏目设置、公开时限、公开渠道等进行全面规范。

  三是充分发挥省政府办公厅作为政务新媒体主管单位的统筹协调作用,对各地各部门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加强督促调度,确保全省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四是严格落实政务公开考核评估制度,通过评估全面客观评价各级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实效,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倒逼各级各部门不断改进提升政务公开工作。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 同意黔西县设置锦绣街道
下一篇:贵州特种设备行政审批时限进一步压缩 换证更方便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