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日发电量创5.44亿千瓦时,机械化率达71.7%,贡献20%的工业税收,制定全国首个煤矿智能机械化改造标准及验收办法,在全国首先开展透明工作面工程试验……2018年,贵州省能源系统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实施能源运行新机制,强化煤电要素保障,持续多年的冬季电煤紧张状况得到极大缓解,煤电工作成绩单亮点频频。
1月10日,2019年全省能源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全面总结2018年工作,部署2019年重点任务。(本网记者 张玥/摄)
亮点一:煤电产能释放明显提升,新增优质产能1347万吨
2018年贵州原煤调度产量达1.15亿吨,同比增加2176万吨,增长23.4%。完成综合机械化改造验收煤矿31处,机械率达71.7%,煤炭工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智能机械化改造成效显著。
这一年,贵州制定了全国首个煤矿智能机械化改造标准及验收办法,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煤矿智能机械化标准体系,在全国首先开展透明工作面工程试验,建成西南首个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智能采煤工作面。同时建成投产和进入联合试运转大中型煤矿32处,核定提升产能煤矿4处,全年新增优质产能1347万吨。
亮点二:火电存煤可供33.7天,煤电供应紧张有效缓解
2018年贵州统调火电进煤6617万吨,同比增加784万吨。12月31日,统调火电存煤703万吨,同比增加328万吨,可用天数33.7天,今冬明春煤电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亮点三:单日发电量5.44亿千瓦时创新高,发供电量保持较快增长
2018年全省发电量21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12月29日创下5.44亿千瓦时的历史新高;全年统调火电1044亿千瓦时、水电502亿千瓦时,风电及光伏发电84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6.4%、7.3%和11.4%。
在供电和用电方面,贵州全年统调省内供电量1164亿千瓦时,西电东送量达357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快报)1482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987亿千瓦时,大工业用电量543亿千瓦时,居民用电量290亿千瓦时,皆呈现增长势头。
亮点四:电力市场化交易深入推进,能源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2018年,通过开展电力直接交易,稳定全省经济基本面,全年交易用电量4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降低下游用户电费支出36亿元。
推进省内水火发电交易,促进煤-水-火利益联结更紧密,发电权交易量22.3亿千瓦时,交易收益1058亿元。创造性开展云贵水火置换,实现贵州得收益、云南少弃水、南网增收入的多方共赢,交易收益达4.12亿元。
总体来看,煤炭、电力合计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5.3%,拉动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煤电对工业税收贡献率达20%。
“西电东送”排头兵——贵州金元集团
据悉,2019年贵州煤电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区域性、时段性矛盾仍是需要啃下的“硬骨头”,贵州省能源系统将深入推进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以发展基础能源和清洁高效电力“双千亿级”产业为基础支撑,全面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全力打造能源价格竞争优势,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奋力开创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刘竹寒)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