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仪式现场
贵州角膜盲患者有12万人
调动全国资源 开展角膜移植手术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所长李绍伟教授介绍,角膜病致盲已成为第二大致盲性眼病。我国每年新增角膜盲症患者约10万,“而在西部,由于气候干燥、紫外线照射及风沙强,角膜病发病率比较高。”
据测算,目前贵州省内角膜盲患存量12万人以上,每年新增4000人。而罹患角膜盲症得不到及早治疗,病情或演化为角膜白斑、角膜溃疡等,最终失明。
但角膜供体的匮乏、手术医生的短缺,则成为阻碍角膜移植手术发展的“拦路石”。
困难如何破解?
李绍伟教授认为“角膜移植西部行”项目是一把“破冰之刃”。该项目是由全国10家爱尔眼库,24个角膜捐献接收站联合提供角膜移植材料,专家前往当地进行手术援助,确保等待移植的患者能得到及时专业的治疗。
此外,“西部行”项目肩负了“传帮带”作用,让更多基层医生掌握独立手术操作能力,真正提升医疗技术水平,造福患者。
他预计,“西部行”将培养超过300名西部地区的眼科医生。
贵州贫困角膜盲患者
申请免费手术
启动仪式上,爱眼公益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用于救助贵州地区贫困角膜盲症患者。
贵阳爱尔眼科医院院长龚力力介绍,今年6月,贵州省红十字爱尔眼库正式成立,遵义、六盘水也相继设立角膜捐献登记站。截至目前,贵州省红十字爱尔眼库及眼角膜登记站共有数百人签署了《中国人体眼角膜捐献自愿表》,志愿者在去世后将捐献出眼角膜,帮助更多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
与此同时,随着“西部行”项目的开展,今日起,家境贫困的贵州角膜盲症患者可以申请手术救助。
申请全额救助者,需要提供建档立卡贫户证、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的低保证或者残联发放的残疾人证;申请部分额度救助者,需要提供当地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开具的贫困证明。
经贵州省红十字会审核资质并上报基金会确认后,根据手术方式进行援助。
记者了解到,当天,已有6名眼角盲患者在贵阳爱尔眼科医院接受角膜移植手术,该手术通过直播方式,揭开了角膜移植的神秘面纱。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