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国家重启已停二十年的"撤县设市"并批复17个县,贵州占2个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09-26 10:32:12  来源:中政智库  

  近年来,中国诸多小县城为了能够在行政上上升一级,得到上级政府更大力度的扶持,带动地区经济的更好发展,都急切的盼望着能够恢复多年前的“撤县设市”制度。

  在地方政府的殷切希望下,被叫停了20余年的“撤县设市”在2017年开始逐渐破冰。制度一经恢复,当年全国就有6个县获批。到了2018年,“撤县设市”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17个县获批“撤县设市”。同时,还有很多的县在排队等待批准。

  20年前井喷式的“撤县设市”

  “撤县设市”就是将原有的行政单位县改为行政单位市,而原有的行政区域不做大的改变,仍归属于地级行政区或者省级行政区。

  1983年,中国经历了第一轮“县改市”。1986年,中央出台规定,非农业人口6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置市的建制。

  1993年,国务院出台撤县改市的标准,各地纷纷抢占机会,“撤县设市”进入了一个井喷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自1949年到1997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32个增加到668个,包括4个直辖市、265个地级市、393个县级市,其中近350个为县改市。

  与此同时,“撤县设市”的浪潮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城市盲目跟风、假性城市化、乱占耕地、权力寻租等问题比比皆是。基于此,从1997年开始,国务院停止了“撤县设市”的审批,由井喷式走向冰冻。

  时隔20年,再度重启

  但是,停止设市以后,城市发展中依然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如,中国已经有近8亿人口生活和就业在各类城镇,可是中国只有不到680个城市,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严重不匹配。因此,近年,国家开始在“撤县设市”上有所让步。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

  2014年,中央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制定城市市辖区设置标准,优化市辖区规模和结构”。

  2017年3月,全国两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2017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6县“撤县设市”,正式挂牌后的6市也将成为国家正式解冻“撤县设市”审批后全国首批过审的县级市。

  今年3月1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指出,“稳妥有序增设一批中小城市,继续开展撤县设市、撤地设市,推动城市群及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县和非县级政府驻地特大镇率先设市。”

  为何再度重启

  对于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为何再度重启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土地经济与不动产研究室主任王业强表示,存在三方面的原因:

  ●虽然2017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8.52%,但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还是低于这一平均水平,继续推进城镇化仍然是当前时期中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因此,重启“撤县设市”将有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的形成;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由刚刚超过30%上升为2016年的57.35%,但县级市数量不升反降,减少了80余个。县级市数量的持续减少,导致中小城市发展滞后,带来大中小城市发展失衡、城镇化布局形态不合理、人口城镇化滞后、大城市病凸显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制约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因此,重启“撤县设市”,将产生一大批中小城市,缓解大城市过度膨胀的问题。

  ●整体来看,中国已经由一个农业主导的社会进入了一个以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型社会。因此,重启“撤县设市”,将有利于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变,按照现代城市治理模式来推进社会变革。

  已有17个县“撤县设市”

  2017年是在停止了将近20年的审批之后,重启“撤县设市”审批的第一年。这一年,河北省平泉县、浙江省玉环县、陕西省神木县、四川省隆昌县、湖南省宁乡县、贵州省盘县等6个县获批设市。

  2018年全国已经有11个县得到了“撤县设市”的批复。分别是陕西彬县、江苏海安县、湖北京山县、黑龙江漠河县、山西怀仁县、贵州兴仁县、安徽潜山县、广西荔浦县、山东邹平县、甘肃华亭县和云南水富县。

责任编辑:龙庆洋【收藏】
上一篇:未来三年,贵州蓝天保卫战怎么打?各责任单位注意了,这些是重点
下一篇:出行注意!新一轮强降水来袭,贵州28个县市区需防地质灾害!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