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保健科技协会秘书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观察员巫佩霖介绍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大众对健康、保健需求的日益增长,保健服务业正不断地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约2万家经过工商部门登记成立的保健服务内企业,涉及保健按摩、美容美体、母婴保健、健康管理等领域。
在开展保健服务过程中,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及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消费者时常会遇到服务无标准、不规范、不专业的尴尬与纠纷,保健行业服务的相关流程、标准没有统一标准,造成了消费者的信服度不高,相关举报和投诉居高不下。而在处理类似投诉纠纷时,工商、消协等部门却因该行业无“统一标准”而难以进行科学、公正的辨识与处理,对保健服务业存在监管难等现实问题。
两个“国家标准”对保健服务的项目设置、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及场所设施做出了基本规定,并明确指出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是在保健服务场所内开展非医疗性保健服务的各种保健服务机构。此外,还明确规定了保健服务业的基本术语、分类原则及基本分类方式,将保健服务业主要分为调理保健服务、美容美体保健服务、专项技术保健服务、康体保健服务四大类。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