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贵州大地,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汪洋在省委书记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等分别陪同下,深入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关岭自治县,看望慰问基层党员干部、困难群众,查看特色产业发展、石漠化治理成果,了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对贵州工作的关心支持。
发恰村位于镇宁自治县募役乡中部,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庄。近几年,通村的公路修通了,农民出行已经十分方便,不少农户把地里种的生姜和山上种的樱桃卖到城里,增加了收入,逐步走上了致富路。但总体上看,这个村的农民收入还不高,一些人家生活还十分困难,整个村属于二类贫困村,脱贫的任务仍然很重。汪洋来到发恰村,随机走访慰问了村里的孙田康、黄训云、齐少康、孙文权等四户人家,和大家亲切交谈,查看低保、养老保险发放和合作医疗费用报销等情况,了解他们生活得怎么样。汪洋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问题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十分牵挂贫困群众,多次就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目前中央正在研究扶贫开发的新模式、新举措,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石漠化是贵州的“伤疤”,也是造成贫困的重要根源。贫困地区治理石漠化有哪些管用的好办法、好路子,汪洋十分关心。镇宁自治县柳江畜禽有限公司,承包当地石漠化一度十分严重的一处荒山,建起了新型养鸡场,1200多个拥有技术专利的“别墅式鸡舍”遍布山坡,30多万羽蛋鸡悠闲自在地在这里生长。基地生产的绿壳鸡蛋,在市场上可以卖到6元钱一个,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最可喜的是,原来乱石嶙峋的不毛之地,在发展产业的同时重新披上了“绿装”。汪洋高兴地说,市场主体具有无尽的创造力,石漠化严重的荒山在你们手中成为发展产业的好资源,非常了不起。一路上,看到还有一些地方包谷种到了山顶,汪洋说,治理石漠化,退耕是关键,国家有关部门要按照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规划,继续大力支持贵州搞好退耕工作,尽快把25度以上的坡耕地都退下来。
扶贫必须有适合的产业。位于关岭自治县花江大峡谷北侧的板贵乡,整合国家各类涉农资金,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种植两万多亩花椒和6000多亩火龙果,取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当年的穷山恶水如今变成了金山银山,板贵群众不仅阔步走向富裕新生活,也让当年“不让吨沙下盘江”的誓言成为现实。
刚晒干的花椒,闻上去格外香。汪洋走进坡地,查看花椒长势,同正在辛勤采摘的农民亲切交谈,询问种植、销售、加工等情况。椒农谭明荣说,自己种了4亩花椒,今年行情不错,纯收入可以超过1万元。火龙果园里,红艳艳的火龙果挂在枝头,惹人喜爱。在外打工多年,最终回乡为自己打工的果农任世超说,以前在外一个月只能挣800多元,现在自己种上两亩火龙果,年纯收入超过5万元,村里不少出去的年轻人,都回来种起了火龙果。汪洋称赞道,家门口有产业就是好,年轻人有事情做,又能挣钱、又能照顾家,真是一举多得。
为精细化发展火龙果产业,板贵乡还在山坡上修建了蓄水池和300多平米的集雨面向天要水,建起了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控制设施,采取滴灌方式将水和养料输送到每一株火龙果根部,信息查询系统可以为农户提供技术、市场信息服务。汪洋说,在石漠化地区发展产业,大家战天斗地,想尽办法,很不容易。板贵乡扶贫开发,原来没有路子、没有基础,现在走出了路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要推广好这些成功经验,把这条路越走越宽。要采取管用的措施,让技术和市场信息方便农民知晓、易于接受,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汪洋强调,扶贫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要深入挖掘贫困地区独特资源潜力,不断完善产业体系,把发展特色产业与扶贫开发更好地结合起来。扶贫项目的确立、扶贫资源的配置,要与产业发展统筹考虑。
汪洋十分关心贵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镇宁自治县王二河水库水利工程,汪洋详细了解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夹岩水库规划建设和我省水利建设“三大会战”有关情况。他说,贵州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三年一大旱、两年一中旱、年年有小旱”,旱灾仍然是自然灾害之首。特别是这几年连续干旱,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要下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建设一批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采取“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多种支持方式,吸引和鼓励农民兴建投资少、效用大、农民自己就能干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全面提高抗旱能力。汪洋对我省通过打井等方式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的积极努力表示肯定,他指出,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是一件大好事,要在科学规划和勘探的前提下,搞好地下水资源利用,高标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9月9日晚,汪洋在安顺主持召开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赵克志汇报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安顺市扶贫办主任、镇宁自治县党建扶贫工作队队长、镇宁自治县大山乡大寨村村委会主任、关岭自治县板贵乡党委书记作了发言。
汪洋认真听取大家发言,仔细记录,不时插话交流,并发表重要讲话,对近年来贵州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新成效以及开展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派驻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等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汪洋说,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贵州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战胜历史上罕见的严重干旱,把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成功举办了泛珠大会和酒博会,这些成绩来之不易。特别是近年来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扶贫开发取得很大成绩,大幅减少了贫困人口,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了一系列扶贫开发创新,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值得认真总结。
汪洋强调,推进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必须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要改革考核办法,把贫困地区干部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扶贫开发上来。完善贫困识别机制,对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把扶贫开发各项措施落实到户到人,提高扶贫开发效率。更多发挥市场的作用,促进各类扶贫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调动企业、个人以及社会各方面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中央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贵州,希望贵州再接再厉,在新的起点再创扶贫开发工作新佳绩。
国务院副秘书长毕井泉,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省领导廖国勋、刘远坤等参加考察。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