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17年,剑河县明确以食用菌作为“一县一业”进行重点发展,全县每年食用菌种植量均在1亿棒以上,大量长完菌子的菌棒几乎都只能作为肥料处理。今年七月,在与其它生物工程研究院的共同努力下,剑河县成功研发出废旧菌棒发酵的生物饲料,最终实现变废为宝。
废旧菌棒(杨元红 摄)
食用菌菌棒原料主要是稻草、麦秆、玉米秸秆、甘蔗渣等农作物,虽然长完菌子的菌棒仍然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但因废弃菌棒中含有不利动物生长的毒素,且难以去除,所以一袋袋废旧菌棒都只能作为肥料进行处理。据剑河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杨仟介绍,废弃菌棒用来做生物发酵饲料,最大的难点在于把里面的粗纤维软化,第二个难点就在于把里面一些有毒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分解和消除。
工人将草料与菌棒碎屑搅拌等待发酵(杨元红 摄)
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经过长时间研究,今年七月,剑河县终于成功研发出了利用废旧菌棒发酵的生物饲料,成品符合GB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并得到检测机构出具的中国认可、国际互认的检测报告。
“通过生物发酵综合作用,从而达到能软化粗纤维、降解黄曲霉毒素,提升营养成分的转化力这三个方面,使我们的废弃菌棒能变废为宝,通过资源整合让我们废弃菌棒,再次产生应有的应用价值。”剑河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杨仟说道。
养殖工人周福荣正在投喂发酵生物料(杨元红 摄)
在剑河县工业园区一车间里,记者看到铲车正在将废旧菌棒进行破碎,破碎后的菌棒碎屑并没有作为肥料进行处理,而是作为猪、牛、鸡等牲畜的饲料进行再加工,通过生物混合菌种发酵技术,研发生产废旧菌棒发酵饲料。该生物料可替代牲畜饲料中50%饲用玉米,降低40%以上的玉米饲料成本。
龙胜美是首批使用该饲料的生猪养殖大户之一,虽然有近三十年养殖经验,但对于废旧菌棒发酵的生物饲料用来喂猪,她也是头一回听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试喂了一段时间,没曾想效果不错。
养殖户龙胜美正在投喂发酵生物料(杨元红 摄)
“现在我们喂这个生物料,猪也肯吃,成本也很低,又加上它抗病能力也强,这个生物料对我们养殖户来说就是一个最大的帮助”,剑河县生猪养殖户龙胜美边算边说道。
和龙胜美一样,目前剑河县已有多家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正在对废旧菌棒发酵的生物料进行试喂,其生猪日均增重为1.1斤/天/头,与使用全价饲料增长速度持平。按成本计算,使用市面上的全价饲料,一头大猪一天至少需要10元的成本,而使用发酵料最多只要6元,大大降低了养殖户的成本。
剑河县研发的废旧菌棒发酵料检测报告(杨元红 摄)
据悉,此项技术的成功将有效缓解该县林下养殖和生态畜牧水产养殖饲料在玉米上的依赖,摆脱养殖高成本低利润无市场竞争优势的困境。后续该县将通过该技术带动更多养殖户实现生态养殖,进一步助推生态养殖产业良性循环。(剑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元红 彭郡 实习生 杨宇曼)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