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每周人物 > 正文

杨美:一个制衣厂,开启搬迁创业路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0-10-16 10:20:49  来源:时政凯里  

凯里市上马石移民小区里,杨美在自己的制衣厂指导着新招录的工人。她的老家在凯里市凯棠镇凯哨村,那里土地贫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基础薄弱,当地群众主要靠外出打工谋生,属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
  一个2000平方米的制衣厂里,40多名工人正在缝纫机旁忙着赶制志愿者服装,走线、锁边,哒哒哒哒的缝纫机转响声不绝于耳。

  凯里市上马石移民小区里,杨美在自己的制衣厂指导着新招录的工人。她的老家在凯里市凯棠镇凯哨村,那里土地贫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基础薄弱,当地群众主要靠外出打工谋生,属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

  2003年,杨美和丈夫远赴上海打工,在一家制笔厂上班。从普通工人到管理岗,勤劳的她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月薪也从最开始的七八百元涨到了5000元左右。

  出去打工,孩子没人看管,不能陪伴孩子;不出去,家里又没有收入来源。为了孩子,在外打拼多年的夫妻俩回到了家乡,但是陪伴了孩子,却又挣不到钱,正当杨美为未来的生活忧心时,2017年4月,社区里组织了一次农民工就业培训,以制作衣服为主,这对没有一技之长的杨美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转折。她想着做少数民族服饰的比较多,一个月也有一两千的生活保障。原本只想着学会了技术,摆个摊给别人补补拉链、裤脚的杨美,却因为一堂就业创业政策解读课改变了想法。

  办理证照、购买设备、招募工人……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杨美凭着一股拼劲,硬是把小工厂做起来了。

  刚开始厂里面就三个人,他们自己买机子在家里面开始干,随后又增加了五六个工人,就这样,车间就慢慢的壮大起来。由于是计件工资,上班时间灵活,移民小区里有很多妇女开始一边照顾家庭一边挣钱补贴家用。

  如今,制衣厂已经招录了10多名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人。上班的工人中,年龄大的50多岁,小的20多岁,不少妇女还带着一两岁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制衣厂能够生产工装、白大褂、民族服饰等10多种产品,效益也越来越好。

  从搬迁群众到制衣厂的负责人,这其中,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给了她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这让杨美很受触动,依托制衣厂这个平台,杨美主动报名做了一名就业创业服务方面的志愿者,引导更多搬迁群众走进这间扶贫车间。

  如今,制衣厂里的好多员工都曾是杨美的服务对象,她经常上门给他们讲政策,鼓励他们到工厂里做工,增加收入,也让他们更加对生活充满信心。随着杨美就业创业服务的引导,扶贫车间的人越来越多了,订单也连续不断,大家也在杨美的带领下逐渐融入了社区新生活。

  对于未来,杨美充满了信心。她说,希望进一步扩大规模,帮助更多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就业。

责任编辑:吴如贵【收藏】
上一篇:带病坚守在国庆安保岗位上——张忠华
下一篇: 岑巩:脱贫攻坚优秀结对帮扶干部--杨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