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丰村是贵州省黄平县野洞河镇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山村。在全村2830余少数民族人口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口就有970多人,贫困发生率达35%,是全镇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序最深、贫困户最多的建制村。2013年3月,杨忠文受“娘家”——县公安局的重托和县委组织部派遣,到万丰村尚未合并之前的章卞村任驻村干部。驻村工作,这对长期从事公安事业的杨忠文来说,这还是第一次。如果是办案工作的话,以他长期在公安战线上摸爬滚打的磨炼,无论是如何棘手的案子都能完成下来。“弃警转农”从事驻村工作,这对时年46岁的杨忠还是头一次。自进到这个连麻雀都不想搭窝的山村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为了村民的发展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杨忠文这些年来可在殚精竭虑上历尽了坎坷,饱尝了得失,费尽了心思。
图为杨忠文为万丰村申请修建连组交通工程
图为杨忠文在万丰村里打造的农业“三变”样板基地
万丰村里正在复兴的养鱼基地
这间狭小的房间就是杨忠文在万丰村的家
记得杨文忠第一次走进章卞这片贫瘠的土地,由于地理环境恶劣,全村道路交通远远落后于邻近各个村寨。一条15公里通往县城盘山公路,乘车在高山谷深和坑坑洼洼的泥道里行进,经常让人心惊肉跳。在经济发展方面,绝大多数群众一直沿袭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意识,农户每年只能靠种植几分薄田收成后,扛几袋大米上街赶场换油盐,经济收入基本没有多大起色。2013年以前,章卞村除了只有石角冲组的杨通文种植10余亩中药白芨外,全村没有其他村民敢于在现代农业产业上“试水”,全村更没有一个人敢向信用社贷款发展经济。更不可思议的是,他问及干村对全村以后的发展思路时,大家都说不出所以然。他想:如果长此下去,群众何时才能从贫困的泥潭里挣脱出来?看来不在村里来一次大的农业经济改革是无法完成充村使命了!于是,杨忠文围绕村民在不知做什么、不知怎样做的困境上下功夫,决心要给群众整理出一条发展路子来。
杨忠文与万峰养殖合作社老板袁开飞研究订单销售渠道
正在兴起的万丰村河道养鸭业
杨忠文通过市场调查和了解,中药白芨尽管很有发展前景,然而每亩投资需要1万以上,并且还需要四五年的周期才开始见效,老百姓期待不起。章卞村不但有广袤的山地,而且许多稻田还不缺乏灌溉水源,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非常适合发展山地农业和稻田养鱼。2013年初春,杨忠文到野洞河镇政府争取一批核桃苗木到章卞村。群众一听说核桃苗木不收钱,而且还有抚育补助,一个多星期下来,群众就种植了150亩。本想群众在几年后就能圆上“核桃梦”。可是核桃苗下地不久就令人失望,村民因没有对果树除草和施肥,导致各个果园杂草丛生,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大部分核桃苗均丧命于草丛中。看着一心为群众规划的脱贫梦想在短短的两个月里就化为泡影,杨忠文第二年在没有灰心下,向本单位争取到600公斤帮扶鱼苗,运到章卞村给村民实施稻田养鱼。鱼苗放下田间后,群众在“鱼放到田头,只要有水都得吃”的粗放思想作祟下,绝大部分田鱼被一场大雨引发的山洪冲得干干净净。连续两次没有成功的帮扶,在天不时、地不利、人无技中,杨忠文而感到十分沮丧难堪。
不久,随着章卞村与白仓村合并到万丰村,村幅加宽和贫困面增大后,杨忠文倍感自己驻村的担子更沉重了。2014年初,他厚着脸面到县交通、扶贫等部门申请和协调,先获得17.8公里通村公路硬化路后,又争取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一事一议项目在万丰村实施。通过连续几个月的努力建设,万丰村先后共完成通组硬化公路23公里,寨道硬化、连户路硬化15公里,还为章卞寨修建了1500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场。看到万丰村的通组公路、办公设施、村容村貌建设得到了全面改善,杨忠文一颗一直悬着的驻村帮扶之心才开始踏实下来。接着,他继续在发展经济和特色产业上做文章。在县公安局领导的支持,先后组织万丰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四川内江和贵州平坝、施秉、三穗等县市参观学习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又邀请县内外专家到万丰村开展种养殖技能培训,从多方位、多渠道上增加群众各种适用技术知识。为了敢于担当,敢于带头,杨忠文就动员万丰村委会主任袁金华在村里负起了“带头大哥”的使命,袁主任就把从四川内江学习泥鳅养殖技术,第一个在村里建起了50亩台湾泥鳅养殖基地,还组织五六家贫困户共同创办了金华养殖场合作社,通过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农户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又带动贫困户56户在冷水河发展林下养鸡1.6万羽;养殖的场子拉开后,村民袁开飞等还组织80多户贫困户成立了万峰惠民种养殖合作社,在种植150亩饲草场的基础上,引进了西门塔尔、安格斯、梨木赞等优质肉牛在基地发展规模养牛业,通过培育、繁殖、催肥、交售的产业链,万峰合作社先后共出栏1000余头,仅2015年就实现销售收入680万元。第一次参加入股的农户在年底数着一张张油香的票子,个个脸上挂出了希望的笑容。
作为第一书记,杨忠文时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不称职”的理念。他积极与村支部班子一起把抓基层党建作为脱贫工作的关键。2016年以来,在村里不但培养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而且还在万峰惠民养殖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在培养返乡农民工杨通文、解德红等15人创办企业的同时,还帮助从四川农大毕业的大学生袁金同创办了养蜂场等一系列党建扶贫试点。为进一步发展壮大万丰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彻底“脱壳”目标,今年8月份,杨忠文又在村里组建成立了野洞河万峰辉煌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并为社里募集10万元资金,解决了启动资金缺口。随后,杨忠文还到县自来水公司申请获得5万元资金修建了万丰村两委食堂,解决了工作和会议上就餐难的问题。在产业发展上,杨忠文团结带领村班子和各个合作社、公司、股民等,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上,重新组织一批头脑灵活、敢于承担的青年骨干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打造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样板,使规模全村的稻田养鱼、山地养羊、河道养鸭等项目已经开始复兴起来。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分红,不但获得股份利益,而且两委用各类帮扶资金作为股金支持和适当提成后,今年10月,集体经济第一次获得3万元的收入,使万丰村开始实现了村集体经济脱壳的目标。看着村里初步得到3万元的“存折”,杨忠文与村两委的信心倍加十足,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起来。他们决心在未来的两年里,在加大引进项目和吸收更多的适用技能发展壮大山地产业工作的前提下,继续扩大种养规模,让万丰这个以往名不见经传的山村走出贫困,迈向灿烂辉煌的小康大道。(廖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