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每周人物 > 正文

驻扎苗乡谱新篇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6-12-20 10:26:51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我们的这个书记啊真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是啊,原认为他也像往年那些干部下来应付上面一样,谁能想到他一来到就给我们修建了这些大水沟,明后年再不担心田地被水打沙冲,各个养鱼场也不用再抽水养鱼。
  不甘城里度舒适 驻扎苗乡谱新篇

  记贵州省水利厅派驻勤坡村第一书记陈刚同志奋战脱贫攻坚一线的点滴事迹

  “我们的这个书记啊真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是啊,原认为他也像往年那些干部下来应付上面一样,谁能想到他一来到就给我们修建了这些大水沟,明后年再不担心田地被水打沙冲,各个养鱼场也不用再抽水养鱼。看来这个省城的干部就不是那种下村寨来打幌幌的!”这是笔者在勤坡村进行水利灌溉工程采访时,听到村民张天胜与吴昌全站在“灌桥”上的一番对话。二人刚才评论的这位书记是省城贵阳派到黄平县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第一书记陈刚同志。


陈刚等人在大冲水库设计引灌水渠的修建方案


媒体记者终于在云雾环绕的万营山麓找到陈刚(中)采访

  今年36岁的陈刚是贵州省水利厅省投水集团公司一名高级工程师。2016年4月份,他怀着一颗炙热的脱贫攻坚之心,来到200多公里外的黄平县旧州镇勤坡村担任的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进驻勤坡村以来,他充分发挥一名水利人的优势,以驻得下、帮得开、不观望的实际行动,在短短的8个多月时间,把全村的社会发展和田园建设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些工作,陈刚同志是如何做到的呢?从村里的变化和群众的口碑中,我们就可得到答案。

  从点滴做起,用爱筑起连心桥

  对于一个几乎没有基层农村经验的技术人员来说,陈刚第一次来到黄平县边远的勤坡村,面对一个拥有2880多人,却只有3名村干的大村子,在面对十分严峻的脱贫攻坚形势,他不但没有丝毫犹豫和畏缩,而是从尽快熟悉和适应服务环境中边干边学。陈刚是一位非常实在的人,他在村委会到把行李和生活餐具安顿好后,为了在驻村中真正从“助村”并达到“助农”的目的,早晚都奔忙于勤坡村的山山岭岭和田间地头,平均每个月在村里吃住和工作就达到24天以上,用点点滴滴的行动推动着村里的两个文明建设,如动手组建村科技图书室,给村民提供学习科技知识和阅读书报的场所;在村里推行“多彩贵州文明行动”,与村组干部整治勤坡长期存在的脏乱差现象,而且还争取获得本单位的支持,对村委会办公环境进行升级改造,使村两委工作环境在美化中,办公设备全部实现了现代化。


每天陈刚到村里签到后就外出忙开了


勤坡村民正在白云深处扩建的养殖场

  勤坡村是一个一半山区一半平的少数民族村。虽然一些有知识有技能和有发展条件的群众在打拼中,已经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但是目前仍有相对一部分群众受地域环境的限制,几分田地在辛辛苦苦地打拼一年下来,除了勉强能糊口外,根本上没有看到什么收入。一些家庭至今一直在靠政府兜底救济。出生于农村的陈刚,对山区百姓的生活处境十分了解,他每当在开展遍访贫困户时,对一些贫困老人和学生,往往在离开时还掏出身上的钱物送给他们。有两次把身上的钱物都掏光后,回到村办公室,只好厚着脸皮向村支书讨香烟抽。更让人难堪的是,有几次到黄平县城申请水利项目时,还向同在旧州邻村帮扶的同事伸手,才解决来回车费。自从进驻勤坡村以来,陈刚在村里开展慰问和走访贫困户、帮助“爱心妈妈”和捐资助学等,每个月的工资似乎都“消费”给了自己的爱心事业,到2016年12月,他通过动员单位和爱心人士一起,已先后为勤坡村捐助的款物就达3万多元。


图为陈刚邀请专家到勤坡村给群众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时合影


图为陈刚争取民生水利项目在勤坡村修建宽大的灌溉和防洪水渠

  在关爱弱势家庭和贫困群众中,最让陈刚放心不下的是勤坡村老鹰岩组龙妹一家。前些年,龙妹丈夫因病治疗无效撒手人寰,撇下她拉扯着三个幼小的儿女挤在一间破屋里,其困窘的生活和无奈不言而喻。勤坡村前不久在获得一批易地移民搬迁指标中,龙妹一家也被列入移民对象。但是一直靠土地生存的龙妹,她思忖着如果全家搬迁到外地生活,在一无劳力、二无收入的环境下,全家人可能连食盐都吃不起,更要命的是在搬迁时还需要支付2万元的费用。她这些年含辛茹苦供养孩子已经不容易了,这2万元不知需要多少年才凑足。这名老实巴交的农妇赖以生存的地方么过于几分贫脊的土地,何况家园还有让她更伤心怀念的人。陈刚了解到龙妹家的难处后,就去旧州中学找到她在上高二的孩子王田军的班主任,还从中了解到这孩子在当初父亲去世后就弃学回家,还是在班主任多次劝说下才返回校园读书。由于王田军品学兼优,在学校和村委的帮助下,每年除获得4664元的教育精准扶贫补助和国家助学金外,还得到武汉曼天雨集团每月200元的资助。同时,凯里爱心协会每月还给王田军家650元的扶助。从旧州中学回到村里,陈刚再决定每月拿出500元帮助王田军完成高中的学业,以后根据情况再继续帮助。为了帮助解决龙妹全家实现易地移民搬迁后的生活困难,陈刚还从镇政府里为她找到了一份从事环卫的工作。在上门对龙妹进行动员中,陈刚同志还表示:关于搬迁后补交的金额,他一定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去帮助解决。同时还认真对龙妹说:“只要你对生活没有失望,只要孩子们努力上进,我相信几年后你们全家会好起来的。”听子陈刚一番安慰和鼓励,这位长期满脸愁容的妇女终于笑了,而且笑得那么灿烂。

  怀着忧民之情 启动治水工程

  勤坡村虽然青山绿水,但也是一个旱涝矛盾十分突出的地方,当地政府早在1956于村后1.5公里的大冲修建一座小二型水库,但由于多年缺乏管理和维修,使大冲水库的各条水渠在水打沙冲下,早已渠垮水断,有许多地方还被村民开垦成田地来种粮。因此水库之下上千亩农田在无水灌溉而望水兴叹中,收入宽裕的农户就购置抽水机来抽水打田,贫困户只得眼巴巴地让田地荒芜。据统计,全村此前因无水灌溉造成闲置和荒芜的土地就有110余亩。农田在“渴望”季节是这样的情景,可是一旦遇上老天突降暴雨,引发的山洪爆发还常常把山下的田地灌成汪洋。在今年5月份的梅雨季节中,74岁的潘大爷挑着牛草在急流中淌水的危险画面,让陈刚一直难以忘怀。他决定无论如何要为村民将旱情和水患作一番统一治理,使坝区尽快结束干旱和水患的两极分化之苦。


图为陈刚与技术员在对水利灌溉沟渠进行规划勘测

  在几次检查中才知,大冲水库下域的河沟由于受长年累月的山洪冲刷和渣土淤泥沉积,导致河床逐渐升高后,给近千亩农田造成保灌不畅,影响了粮食的正常收成。十多年前,村里计划安排村民义务出工出劳对一些排涝和灌溉设施进行修缮,由于新规划的沟渠要占用一些田地,因此个别村民激烈反对,使沟渠的修建只好停滞下来。看着成片的良田好土每年都在白白地闲置和浪费掉,身为水利干部的陈刚同志十分心疼,为了早日修建和疏通全村的农田灌溉沟渠,让更多的闲置田地得到充分运用起来,陈刚在这次规划和说服动员村民上,可费尽了功夫和口舌,其中村民潘玉德家就是陈刚先后六次上门做思想工作的典型例子。他第一次进到潘家时,在尚未打开正题的话匣前,一家人还很客气地接待他,然而刚谈到修建沟渠后,潘家竟毫无情面地把陈刚赶出了大门。陈刚在第一次受到如此不顺的冷遇,心里也不是滋味,然而他暗暗给自己打气:决不可气馁!第二次和第三次他连续到潘家门口等到天黑,主人始终不愿露面。后来他打听到潘玉德在家的确切消息后,又第四次上门与他拉家常、认朋友。此后在第五次和第六次倾听潘玉德的倾诉中,才知道他家因经济困难、无力将田地里沙石、淤泥清除,并希望以村里帮助恢复水毁农田为条件的想法后,陈刚当即表示一定用机械设备为他家把水毁的稻田恢复起来。潘玉德被陈刚的诚恳认真的态度所感动,顿时就痛快地答应让出相应的责任地给村里修建沟渠。看着潘家这块“硬骨头”被自己软化后,这位“第一书记”当时激动得好想畅快淋漓地喜哭一场

  接着,他向省水利厅呈交了《勤坡村水利设施水毁修复项目》报告,很快获得了640万元的水利和村组公路项目支持。随后请来了黄平县水务局工程人员到实地勘察,在施工过程中还雇用了两台大型机械,在连续40天的紧张施工中,不但为潘玉德家实现了20年来修复水毁稻田的梦想,而且还把一条宽1.2米、高1.5米、长347米的排洪沟渠在勤坡坝区修建起来。看着陈刚在村里一手操持出来的这些民生水利阵容,黄平县的水利专家还称赞说:“勤坡这条巨大的排洪沟渠,目前在黄平县村级灌溉设施中还没有过!”这条集灌溉、排涝和出行为一体的沟渠,老百姓更是感激不尽,因为从此以后,他们的良田好土不再担心受到山洪的摧残,引水灌溉也不再起早贪黑,过沟跨壑更不用冒险淌水。村民们在迎来旱涝保收的喜悦中,都纷纷谋划来年的稻田养鱼、养虾、养蟹等。看到村民们对水利设施建设由开始的反对到犹豫,再到配合和欢迎,陈刚倍加感到到水利扶贫任重而道远。今年秋收结束后,他已经与村两委拟定了总投资达500万元的“四项民生水利工程”,并把灌溉沟渠修建延伸到大冲水库,到2017年上半年工程竣工后,将让更多闲置下来田地在已经“休息”多年的水库灌溉下,百姓实现“近水解近渴、荒土变良田”、“引管进百户、共享小康渠”、“洪水沟中排、百姓心不惊”等安居乐业的梦想。

  因地制宜找起点 靠山吃山支新招

  如果说实施小康水工程是一名水利人分内之事的话,那么关注群众经济发展这对陈刚来说也更不含糊。“从村办公室到养殖区,来回行走需要60分钟。”陈刚在民情日记上的记载,这数万步的行程,不是在刷步数、炼身体,而是他日常来回工作的轨迹。驻村后,陈刚听说距离勤坡村驻地东北的万营山麓,有30多户群众因为坡地生产难度大、成本高,去前年一些农户还因贷款发展山地养牛,由于没有选育经验和管理技术,几个月下来就损失了数十万元,造成血本无归。为了重树群众发展的信心,没有养殖启动资本,陈刚与村班子通过“特惠贷”动员贫困户入股解决;养殖基地存在牲畜用水困难,陈刚对现场测量和勘察后,大胆提出建设阶梯式牲畜圈舍、分层取水供给的建议,很快就解决了问题。随后,陈刚又通过“化缘”得到10万元资金支持,并从外地请来养殖专家对群众进行培训,接着还带领这些村民到县内外一些现代农业基地考察学习,使27位农民利用掌握的技术,纷纷入股发展或建立合作社、公司等,使万营山“白云深处”那些连片的养殖场已于2016年7月正式开张。全体养殖户通过公司运作和管理,到2016年12月,养殖场里已经拥有3600羽土鸡、700余头育肥猪、50余头耕牛和肉牛的规模,预计首批禽畜出栏后,总收入将达到270万元。


养殖场上即将出榜的生猪

  陈刚,这位从省城下来的水利干部,通过在农村的“地气磨砺”,使他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怎样做、怎样帮、怎样扶的责任。我们从他日记上那几句没有秀辞的语言中,足可看出一位水利人踏实的驻村和助民的情怀:“勤坡村就像一张白纸,就要看我们如何用五彩笔去描绘它,使这里的山水更加精彩,生活更加富裕!”虽然短短的一年驻村工作就要结束,来年的脱贫任务更加艰巨,但陈刚认为只要自己与村班子的共同努力,在省水利厅、省水投公司和黄平县委和县政府的共同支持下,相信勤坡的村民在“勤劳有方”加“更新观念”后,不但使白云深处牛羊满坡,而且万营山下的平川沃土更加粮丰鱼盛,人们的小康生活将随着脱贫的步子扑面而来。(廖尚刚 王伟康 李佳柳)

责任编辑:王春【收藏】
上一篇:第一书记杨忠文的助村情怀
下一篇:安江村“第一书记”韦零的扶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