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开场白后,“90”后小伙胡修富驾轻就熟地开始了直播卖货。三穗灰碱粑、咸鸭蛋、干米粉、干拌菜、米豆腐,他的直播间里,满满都是三穗味道。
直播带货其实只能算是胡修富的“业余爱好”,他的“主业”是三穗县桐林镇坦洞村副主任。
从“村官”到“电商达人”,胡修富的“兼职”经历还得从一次走亲串友说起。
2019年春节期间,胡修富到朋友家做客,吃饭的时候大家突然聊起,不管走得再远,每到过节就特别想念家乡灰碱粑、干米粉的味道。可奈何家中父母年纪大,邮寄不便,每年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得以解馋。
朋友间闲聊的话让胡修富很是触动,回来后,他调查发现,老百姓们自己做的灰碱粑、干米粉等农特产品都是拿到小集镇“贱卖”,而这些“便宜货”却是很多在外拼搏的“老乡”梦寐以求的味道,接触过电商的他,嗅到了增收致富的商机。
说干就干,胡修富把几年外出务工存下来的积蓄,全部拿出来采购电脑、话筒、补光灯等直播器材,简单的收拾了自家一间卧室,直播间就算是有了。
“我就是要把我们三穗农特产品插上‘电商翅膀’,飞出大山。”谈起“直播带货”,这位“90后村官”充满信心。
胡修富的“信心”建立在三穗县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近年来,三穗县坚持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全民参与”的工作思路,依托资源优势,完善功能支撑,加速了电子商务对传统产业加速发展的“乘法效应”。目前,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97个(含2个易搬点),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点建制村覆盖率达到100%,电商网络交易额实现近4800万元,2018年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1年再获得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升级版”荣誉称号。
借着电子商务发展的东风,胡修富的直播间也进了城,搬到了县经济开发区的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新的直播间宽敞明亮,带货成果也翻了番,电商事业步入正轨。
“从去年直播以来,销售额近160万元,为群众带货近60万元,不仅自己有了收入,也赢得了老百姓一致认可。”胡修富满是喜悦地说,现在他的直播间有粉丝3.8万人,都是奔着农特产品来的,销量最好的当数具有三穗特色的灰碱粑、干米粉、咸鸭蛋,应季的有金秋梨、黄桃、枇杷等精品水果。
“他现在可算我们村的大红人呢!群众们只要手里有多余的鸡蛋腊肉都来找他帮忙在直播间卖,都说比拿去集镇卖强的多。”坦洞村支部书记吴德才欣喜地说。
据悉,近年来,三穗县立足县情实际,积极探索“3+7+2+180”的递进式人才培育模式,培养一大批能落地、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电商人才队伍,不仅为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中小微企业等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环境,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据了解,2018年以来,三穗县共开展电商人才培训60期11737人次,其中贫困户5478人次,贫困户培训占比46.7%,并且孵化和打造明星学员共36位,开设店铺179家,带动50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