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案情
2019年7月28日,被告人王某、李某能、羊某增、曹某华租住位于剑河县南寨镇老南寨桥下的钓鱼棚,以钓鱼为掩护实施诈骗。被告人王某获取笔记本电脑、手机、电话卡、作案QQ号码、银行账号等作案工具后,将上述作案工具和被害人个人信息资料分配给被告人李某能、羊某增、曹某华等人。被告人王某、李某能、羊某增、曹某华冒充网络贷款平台工作人员,分别向34名被害人打电话,骗取被害人的信任,通过QQ聊天等方式,以贷款需要交纳保证金刷流水为由,分别要求被害人将资金转入指定的银行账户。在确定被害人的资金到达指定账户后,在异地立即被取走。2019年8月27日,被告人王某、李某能、羊某增、曹某华转移至剑河县南寨镇南包村某钓鱼棚内,继续使用上述方法实施诈骗,共计骗取被害人人民币64万余元。
(二)裁判结果
本案经剑河县人民法院一审,黔东南州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现已生效。法院认为,被告人王某、李某能、羊某增、曹某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伙诈骗,冒充网络贷款公司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等拨打电话、发送虚假信息,以取得保证金刷银行卡等方式骗取他人财物,致使多名被害人遭受财物损失,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构成诈骗罪。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王某是主犯,被告人李某能、羊某增、曹某华起次要和辅助作用,系从犯。鉴于被告人王某尚能认罪,具有坦白情节,故依法予以从轻处罚。被告人李某能、羊某增、曹某华系从犯,自愿认罪认罚,故依法予以减轻处罚。据此,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十三年,判处被告人李某能、羊某增、曹某华有期徒刑八年,对四名被告人均并处相应罚金。
(三)典型意义
本案是典型的网络诈骗犯罪。犯罪分子冒充网络贷款公司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等拨打电话、发送虚假信息,待取得被害人信任后,以贷款需要交纳保证金刷流水为由,分别要求被害人将资金转入指定的银行账户。在确定被害人的资金到达指定账户后,在异地立即被取走,以此骗取钱财。该类骗局往往呈现专业化、集团化特征,犯罪团伙具有完备的组织架构、明确的分工体系,具有极大迷惑性。在此提醒广大群众,要理性对待、认真辨识网络世界的复杂信息,贷款应选择正规渠道,避免陷入“虚假网络贷款平台”陷阱。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