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来,剑河县柳川镇聚焦经济抓产业、抓基础、抓民生,在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全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无缝对接、有效衔接。努力实现“农村有产业有景看、村民有活干有钱赚”的发展目标。
一、聚焦党建引领,强化示范带动,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按照“组织相加、工作相融、党建引领、发展共赢”的原则,柳川镇将党建工作作为一贯到底、强劲有力的“动力主轴”。一是抓好领头雁培养。开展村 “两委”班子调研活动,在走访现任村干部、党小组长、村民代表的基础上,选强配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二是抓牢队伍建设。管好用活第一书记、选派干部、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帮扶工作队“五支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力军”作用,使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三是抓实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包村、网格队员包组、驻村工作队包户工作机制,采取干部例会末位发言、定期工作推进会等方式落实工作责任,赢得群众信任支持。
二、聚焦产业兴农,着力产业兴旺,筑牢乡村振兴经济底座。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重点在产业。柳川镇始终围绕富民增收这一目标,聚焦产业兴农,做强产业帮扶,筑牢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做实扶贫产业。采取“村+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确保贫困户土地流转有“租金”、务工收入有“薪金”、产业入股有“股金”、年底获利有“红利”、示范带头有“奖金”。抓好林下经济,凭借优质的生产环境,在做好关口山地高效示范区的同时,积极探索其他林下产业项目,大力发展油茶种植项目,同步实施林下中药材、林下畜禽、林下蜂项目,逐步开发休闲观光、森林康养等业态,让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三、聚焦改革创新,致力发展赋能,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近年来,柳川镇按照“一村一品”的格局,探索构建村集体经济发展三种新模式,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服务创收型“公俄模式”。通过招商,引进公司签订采购协议,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社(村级壮大集体经济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村民以土地和劳力入股,开展订单农业,找寻稳定销路。每年可带来至少5万元村集体收入。二是土地合作型“关口模式”。关口村通过组建土地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量化为货币的方式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再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形成村企共建模式。按照农民意愿,探索建立了土地流转农民回馈机制,即土地保底分红、土地入股分红、企业盈利分红、优先就业和工程劳务用工。(潘剑)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