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每周人物 > 正文

杨云超:转业不转志 退伍不褪色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0-01-16 16:44:35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杨云超脱下军装已经16年,可他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初心,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冲锋在前,再展军人风采。
  本网讯 转业不转志,栉风沐雨担使命;退伍不褪色,砥砺前行践初心。“既然遇到了脱贫攻坚这个伟大工程,那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不能逃避,只能往前冲”。杨云超脱下军装已经16年,可他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初心,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冲锋在前,再展军人风采。


杨云超当兵期间获取荣誉

  退伍军人“燕归巢”,脱下军装履“新”职

  脱下戎装,奉献地方。生于1980年的杨云超,1999年参军入伍,2004年从部队退役。5年戎装生涯中,他荣获3次嘉奖、3次优秀士兵表彰,并获得贵州省武警总队“优秀军械员”荣誉。退役回到家乡,他不忘军人本色,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服务家乡父老,担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是杨云超常挂嘴边的话。今年82岁的杨金昌老人是羊桥村甘龙田组的贫困户,两个女儿已经远嫁出去,常年只有他和78岁的老伴在家。

  “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平日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基本上都是村里这些干部来帮助我们”。杨金昌老人说。

  2018年的冬天,杨金昌不慎在家摔伤,路上结了厚厚的冰,无法出门就医。杨云超在接到电话后,立马联系救护车,召集村支两委,鞋上捆起稻谷草,带上盐和铲子前往救援。在他的带领下,杨金昌老人得到了及时治疗,现在老人已经康复。

  “当时路结冰了,车也走不了,他们就买盐撒在地上,把雪融掉,救护车才把我送到医院,还好有杨书记他们,不然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杨金昌老人依然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18年送杨金昌老人去医院

  专业不转志,扶贫战场再攻坚

  要脱贫,产业发展是关键。只有产业发展起来,脱贫攻坚才有源头活水,才能真正变“输血”为“造血”。为此,杨云超经常深入群众家中,与他们深入交谈,切实了解老百姓发展产业的意愿。通过走访,他了解到部分村民有种植香葱的想法,便立即召集群众召开院坝会,征求群众意见,在得到村民一致赞同后,带领村民代表进行实地考察,并给大家算起了经济账。

  “香葱种植每亩产量在4000斤左右,一年可以种四季,每亩投资4000元左右,一亩有14000元的产值,四季种植每亩收入可达52000元”。杨云超说,通过给村民仔细盘算产业发展经济账的方式来宣传,能让老百姓更感兴趣。


杨云超带村民代表实地考察香葱产业

  方向有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干?2019年11月份,杨云超和村级作战队研究后,结合村情实际,决定因地制宜在羊桥村老山背组发展香葱产业。首先由村级作战队自筹资金12万元带头发展30亩,并与商家做好对接,解决群众发展产业愁销路的顾虑。

  “我们以3.5元每斤的价格,与怀化、铜仁等地的市场已经对接好了,香葱采收时电话联系商家,他们自己来基地收购”。杨云超说。老百姓抗风险能力比较低,想让他们安下心来发展产业,就得先解决销售难题,给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杨以成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家里有一个重病老人,又有两个孩子在上学,所以无法外出务工,只能靠在村子周边做点零工,勉强维持生计,一家人日子过得很是拮据。杨云超了解到他家情况后,便鼓励他积极参与发展香葱产业,当上了‘葱老板’。

  “今年我种的这7亩香葱长势相当好,收益是很可观的,技术和销路都有保障,有了这个产业,以后的生活肯定是越来越好了”。杨以成信心满满地说。

  技术有了支撑,销路有了保障,在村级作战队的带领下,老百姓对发展香葱产业也有底了。目前,该村已有6户贫困户和2户非贫困户参与发展了20亩香葱产业。


杨云超带领村民种植香葱

  退伍不褪色,坚守初心担使命

  村容美了,口袋鼓了,村民笑了,杨云超的脚步却未曾停歇。

  “目前我们村的产业有牧草、中药材等,一共是638亩,带动贫困户393户1783人。下一步还是要大力发展产业,计划发展种桑养蚕300亩、烤烟400亩,香葱扩种到200亩”。杨云超说,要尽全力把产业做强,让群众有产业发展,有增收门路,不仅脱贫,还要致富。

  一朝戎马洒热血,一生信念记心间。面对脱贫攻坚重大任务,杨云超用脚步丈量着羊桥村的脱贫攻坚之路,保持了军人的担当本色,以踏实苦干的作风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在困难面前,始终秉承军人冲锋在前,吃苦在前的精神,带领父老乡亲们攻坚克难,奋勇直前。

  “我虽然是一名退伍军人,但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也是一名"新"兵,只有深入群众中抓问题,解难题,做实事,不断增强群众的满意感、获得感、幸福感,这是自己应尽的职责。”杨云超斩钉截铁地说,无论从一名退伍军人还是党员角度,自己都应该团结好村支两委,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交上一份令自己与村民都满意的答卷。


杨云超和驻村工作队、村民一起拆除旧房

  峥嵘岁月,永不褪色

  据了解,2019年,杨云超带领村民实施串户路硬化3679米、安装路灯198盏;与干部群众一起拆除废旧房及圈舍31栋,透风漏雨整治37户,动员易地扶贫搬迁26户116人,协调矛盾纠纷20余起;依托坝区资源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动群众种植中药材丹参271亩、牧草300亩、烤烟270亩、精品水果80亩、杂稻制种60亩、吊瓜60亩、香葱种植50亩。


杨云超走访群众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退伍16年来,杨云超始终保持着军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牢记军人使命,舍小家顾大家,扎根农村基层,奋战在脱贫工作一线,带领全村738户村民全力脱贫奔小康。(陈敏 吴念)

责任编辑:叶敏【收藏】
上一篇:徐兴乾:真帮扶,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下一篇:辅警杨鋆:不一样的警衔,同样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