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耶村位于雷山县大塘镇西南部,是一个短裙苗族聚集的村寨,雷丹公路穿村而过,西与丹寨县羊物村接壤,南临丹寨县党郎村,北抵雷山县独南村,交通便利,距乡政府所在地23公里,距县政府所在地36公里。也耶村海拔最低处为600米,最高为800米。行政区面积4.02平方公里,全村共91户346人,属于三类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52人。
也耶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支书杨胜武留下的足迹与挥洒的汗水。
他是一个怎样的村支书?
杨胜武, 1984年5月生,200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于2007年12月任村村委会副主任、2011年1月任村委会主任、2013年10月担任村支部书记至今。
工作中的杨胜武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村级父母官,杨胜武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任村干以来,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民心。在杨胜武支书的带领下,村里各项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变。
帮村民解决路滑问题的杨胜武
2008年-2013年“从质疑,到信服”
“村支书,论官职没品级,论俸禄难富贵。但既已选择,必风雨兼程,带村民走向致富路。”杨支书跟记者说,这也一直是他坚定的信念。
2008年10月份,为了鼓励村民种茶叶,政府实行填土种茶补贴现金或稻谷政策。茶叶种植种通常在第四年才能见收益,政府便承诺头四年,每年每亩稻田补贴稻谷600斤,山地补贴稻谷300斤,也可折现。“我听到这个消息,结合也耶的本地环境、气候特色,仔细思考了下,肯定是多赚少赔。作为村干,便积极发动群众响应政策,但村民都较保守,不愿配合,顾虑多,更不敢冒险。”杨胜武回忆道,“最难忘的就是那段时间,经常开动员大会,给大家做思想工作。跟他们算细账,假如自己种水稻,除去成本,一年赚的还不及政府补贴的多;对于种植技术不用担心,政府会派专家下来指导种植;对于树苗更不用担心,上面会针对农户上报的数据给予发放。同时也请寨子上有威望的、政策配合度高的长者帮着做思想工作。”就这样,在杨胜武的鼓动下一家家、一户户、你劝我、我拉你,慢慢就有一批肯尝鲜的了。
2009年10月,这是种植茶叶后的第一年,也是让村里人信服杨胜武的一年。这个10月份,政府带着百万现金直接来到村里,兑现08年的承诺。村民所种茶叶经过验收合格后,每家按填土亩数直接领取现金,多少不一,多的领了6万多。杨胜武看着村民们个个抱着几大摞钱在胸前喜笑颜开,他深感欣慰。领到了钱,尝到了甜,就有更多的村民涌入到茶叶种植队伍来。慢慢的,村内几乎家家户户只要有地,都或多或少种上几亩茶叶地,整个村落的种植产业也逐渐从传统转为新型。
之后村里的大小事务,村民呼唤得最多的是杨胜武,村里人认为最能解决问题的也是杨胜武。
2013年-2015年“跟他干,有搞头”
似乎10月是杨胜武的幸运月,2013年10月,他被全票推举为也耶村支书。也是这一年,开始了正式“建档立卡”的脱贫攻坚年。当上支书后的他,望着村民对他的信任以及期待的目光,感觉双肩更沉重,但身体却似充满电了。
抱团发展产业兴
杨支书对村内情况进行观察,发现一个人能力有限,“团结才是力量”,村里应该抱团发展,于是与大塘镇政府以及村两委讨论决定,成立雷山县大塘镇也耶茶叶专业合作社和雷山县大塘镇隆兴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注入204.46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成立带动也耶村的农产品走向了商品化,农产品销售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增加了贫困农户的收入。在杨胜武的带领下,也耶村成为大塘镇合作社的示范点。
“那时候种茶叶,开始我也是持怀疑的态度,但是杨支书用他的实际行动感化了我。他用自己的248亩地带头种植,再加上他说的政策有说服力,我便开始了茶叶种植生涯,没想到在他这么带动下,让我有了现在年赚30万的收益,比起以前只埋头种田,生活好太多了。跟着他干,我们有搞头!”余国胜高兴的跟记者说道。
余国胜和自己的茶园
“跟他干,有搞头”,不单单只是一位村民的心声。截止目前为止,全村种植茶叶面积已达2050亩,人均5.6亩茶地。今年春,也耶村茶叶基地茶青下数率达15.2吨,共收入110余万元,创历史性新高,同时解决季节性就业1.08万人/次。
多元化产业势燎原
杨支书不满于现状,以身作则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党社联建”利益连接模式,带领全村农户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2013年村民们基本都有了自己的茶园,有了固定收益。可是,也耶的茶叶季度性太强,由于地势低,温度高,茶叶成熟快,明前茶成了也耶春季的农忙期。可过了春季,村民们又闲下来了。“人穷不可怕,最怕就是懒惰”,杨支书发现了这一问题,便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
杨支书发现本地黑毛猪的养殖可以与茶园相结合,便提出假想,倘若在茶园中建立家庭农场,不种茶叶时养猪,同时猪粪又能当茶园农家肥,既保证了茶叶的天然无污染,也让资源达到最大限制的循环利用、还能做到人畜分离。想到这儿,杨支书干劲儿十足,立即向上级汇报自己的想法。
养殖场
2014年8月,也耶开始了养殖小区的建立。政府投入96万元组建生态循环经济黑毛猪养殖小区1个,16户入住养殖户均建舍100平方米以上。2015至2016年养殖小区共出栏1460余头,其中能繁母猪60头,育肥猪260头,小猪1200余头,小区年内出栏总收入84余万元;发展“金种子”带富示范户15户,每户带动4—5户贫困农户进行大手牵小手发展产业,带动了全村80余户养殖黑毛香猪,为也耶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黑毛猪,村党支部、合作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多元化收入,继续发展核桃种植1000亩24000株,鸡花椒种植1800株,茶园套种青钱柳800亩12000余株;投入2万元发展稻田养鱼96亩,覆盖村内所有贫困户。拓展了也耶村原来只有茶叶收入走向了多元化收入。
大塘镇政府考虑到各村缺乏有经验的会计,扶贫资金无法处理的问题,2015年成立“雷山县大塘镇三农合作总社”。2017年,杨胜武任理事长,统揽32个村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大计。
合作总社
扶贫政策激起创业梦
“‘特惠贷’真的切实带给我实惠。我一直外地打工,看着近几年村内变化这么大,产业发展这么好,2015年就决定回村创业,那时候打工的钱都给孩子读大学用了,家里几乎没积蓄,这5万的‘特惠贷’让我有了建猪圈的启动资金,再加上与银枫公司的协议,免费领取猪苗,我的黑毛猪产业几乎是零投入开始的。今年已卖得第一抱仔猪,赚了8400呢。”杨胜清跟记者说道。
杨胜清家第一抱仔猪
2013年,是扶贫攻坚开始的一年,对于贫困户的帮扶,政府给予诸多帮扶政策。杨支书积极动员全村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特恵贷”。每户从银行贷款5万元入股县城投公司,每户每年分到3500元的红利;同时,积极争取扶贫资金30万元成立也耶村扶贫互助社,帮助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过程中短期需求资金的燃眉之急。
心系村民保平安
似乎老天也在妒忌也耶的飞速发展。2015年5月27日,天降大雨,让整个雷山县陷于水灾之中。当时的也耶村也未幸免于难。
“我忘不了26号的晚上,很可怕。大雨不断的凌晨3点,也是洪水来势最汹猛的时候。电闪雷鸣,全村断电、手机断信号,村里漆黑一片,只能凭借闪电看清洪水的肆虐。”村支书杨胜武回忆道。村民由于缺乏安全意识,看见洪水的来临,第一反应不是保全自己,而是蜂拥至家中搬走家电等“财产”。
随即,杨胜武当机立断,组织村干各自负责一个片区,以确保人员人身安全第一为原则,将村民转移至高地。片区村民们在杨胜武支书家度过了难忘的一夜。
第二天清晨,天刚亮,杨支书见雨停了,立马上大塘报平安,所幸除了财产受损,无一人员伤亡。
以致现在的杨胜武,仍然保持着不管多晚,下雨必在也耶巡视的好习惯。
就这样,杨支书用奉献诠释着担当,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着整个也耶村。的确,就像村民说的那样“跟他干,有搞头”。
2015年-2017年“有他在,村变样”
2015年,贯穿也耶的雷丹公路,雷山至也耶段,因为政策的支持以及杨支书的积极申请,被铺为沥青路面,将来还要升级为一级公路,这大大方便了也耶村与外界的联系。
铺沥青路面
2016年,杨胜武凭着在村内的威望,再次被推举为村支书。大塘计划打造成旅游小镇。杨胜武紧紧抓住政策,开始了休闲也耶的打造。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杨胜武深谙居住环境的重要,于是首要任务便是针对也耶村危房进行改造。杨支书向政府申请资金,并投入58.58万元实施危房改造55户,这为也耶村新农村建设带来焕然一新。紧接着,为了改变村内夜幕只有零星灯光的现状,再对村内实施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这不仅照亮了群众夜间出行的路,更照暖了也耶村民的心。
2017年4月,也耶村引进了中药材丹参的种植,这为也耶村民的增收又献出一份力量。
丹参茶
“杨胜武这个支书就是我们心中想要的支书,这几年,在他的带领下,也耶发展得特别快。每次村里的变化,都让我觉得,只要有他在,也耶的每一天都将不一样。”余国先跟记者说道。每一份的真心付出,必将迎来有感恩之心的人真情相待,村内齐心与否,更是村干的真实写照。
“村里变得这么好,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离不开老支书他们这些前辈的帮助以及现任村干的团结一心,还有村民们对我工作的肯定与支持。真的,这些我都特别感激。因为大家的齐心协力,让我有一心只愿家乡好,不断向前冲的干劲。”杨胜武坚定的说着。
为此,2013年杨支书被镇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镇里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同年,所在党支部荣获县委“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2015年被镇里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2016年被镇里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被县里评为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同年,所在党支部荣获县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一个人的生命何其有限,但在其有限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深度与广度,才最能体现生命的分量。脱贫攻坚路上有很多像杨支书这样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他们凭着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为脱贫攻坚战的全胜“绞尽脑汁”、“使劲解数”。他们不辞辛劳、牺牲自我,相信必能绘出“2020”全民小康这幅美好的蓝图。
我能想象到以后的也耶:丹参花开满地,河边休闲垂钓、烧烤谈笑风生,院内炊烟袅袅、葡萄架下秋千荡……(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