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剑河一山村发现大量化石 游客争淘引来村民担忧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6-05-05 10:10:43  来源:贵阳网  


  近日,剑河八郎村,一名游客在游玩时,随手打开一块石头,结果发现了一只像“龙虾”一样的化石。

  相关专家鉴定后确认,这只远古“龙虾”,其实是距今5亿多年前的节肢动物——奇虾。

  据悉,早在1982年,贵州大学的赵元龙教授就曾带领科研团队走进八郎村,在当地发现了一个距今5.2亿年的庞大海洋古生物化石群——包括11大门类、120多属动物化石

  如今,30多年过去,八郎村岩石中的地球生物密码依然待解,但声名远播的八郎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化石爱好者不断前来看化石、挖化石,让当地村民心生担忧……




当地岩石中,富含古生物化石
 

  剑河苗寨山中    发现奇虾化石

  游客发现“奇虾”的地点,就在剑河八郎村的山顶上。4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八郎村。

  曾随赵元龙教授上山挖掘化石的剑河县地质公园局局长杨光平,向记者介绍了八郎村古生物化石当年发现的过程。

  “1982年,赵教授刚来我们村时,村民曾阻挠他研究。”杨光平说,因为,古时候,八郎村遭遇过大旱,先民们在寻找水源时,挖出了不少印着小动物的石块,不久即天降甘霖,村民将化石视为村子的守护精灵,认为是这些精灵保护村寨生生不息。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赵元龙教授的研究成果出来,村民渐渐了解到,他们守护的精灵,其实是古生物化石,开始从阻挠变为帮他挖掘化石,最终帮他完成了八郎村的地层剖面。

  “这几根不起眼的线,揭示了寒武纪生命的演化过程。”杨光平指着地层剖面的其中一段说,在该地质标线内,科学家至今未发现任何古生物化石,也就是说,该段地质标线记录的地球时期,没有生命存在。而在此前,三叶虫化石最多。“这意味着,在两段地层剖面的交界处,当时的地球气候环境曾发生巨变,导致生物集体灭亡,但究竟是何原因,仍需研究。”




该段地层所在时期,地球无生命
 

  随手掰开石头    可见生物化石

  据了解,如今,八郎村仍居住着100多户苗族村民。

  4月27日下午,记者在与剑河县地质公园的两位工作人员陪同下走进八郎村,之间沿路村民楼房,均是用石板砌墙基的木质吊脚楼,楼房一侧,是一条条用石板堆砌而成的小巷。

  “这堵墙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一名工作人员随手掰开一块风华的石块说,在八郎村,像这样由石板单一堆砌而成的墙有很多,这些石板均是在八郎村附近开采的,里面就夹有化石。曾有游客在村民石板墙基脱落的石块里,发现过三叶虫化石。

  正行走间,杨光平突然叫停记者,指着一块铺路的石头说:“这是古生物活动留下的遗迹化石,不过已受到磨损。”

  当日16时许,记者来到八郎村山腰上。在靠近地质标线的另一侧的一块菜地里,杨光平随手掰开一块石头,发现了两块化石:一块是宽背虫化石、一块是三叶虫化石。

  杨光平说,在八郎村,化石多得不计其数,村民随手掰开一块石头,都能发现古生物化石,且种类繁多——三叶虫、蠕虫(类似今天的蚯蚓)、宽背虫(类似如今的贝类)、节肢动物(像虾一样)等比比兼是。




随手打开石头,可见古生物化石
 

  游客争相淘宝    引来村民担忧

  一位村民掏出手机,展示了一张极为完整的化石图片。原来,这是一块被游客挖出的奇特化石,被村民拦下并留在村里。

  当地村民说,随着八郎村声名远播,全国各地的化石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一到周末,会有好几拨人来到八郎村和屯州村游玩,到处看化石、挖化石。

  “游客多了,可以给我们带来收益,是好事,但大家都来‘淘宝’,这里的化石,总有一天会被挖完。”一些村民不无担忧地说。



游客发现的三叶虫化石
 

  对此,赵元龙教授表示,1982年11月,由他发现的八郎村古生物化石群(凯里生物群),是距今5.2亿年的海洋生物,包括11大门类、120多属动物化石,其中,微网虫、奇虾类等均为首次发现,是居于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和云南澄江生物群之间的世界三大页岩型生物群。

  “如果将整个寒武纪看做一天,云南澄江生物群是早上,凯里生物群是中午,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是下午和晚上。”赵元龙教授说,凯里生物群在生物演化上起着承前启后作用,为生命起源与演化、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等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但世人却知之甚少,若当地开发旅游,可让世人更加关注该生物群,不过需建立博物馆,对珍贵化石加以保护。(熊真)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剑河县“一村一带”培育农村致富新力量
下一篇:剑河:帮扶第一步,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