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剑河依托"美丽乡村"打造民主法治主题创建示范圈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04-28 10:57:47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近年来,剑河县加快依法治县工作步伐,不断夯实“法治剑河”、“和谐剑河”工作基础,在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整合资源,紧贴地气,主动跟进,依托“美丽乡村”着力打造民主法治主题创建示范村寨,带动全县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开展。截至今年4月底,环绕剑河县大半个版图的“美丽乡村”民主法治主题创建“示范圈”基本成型,“民主法治”成为示范村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新标识。

  美丽乡村:倒逼民主法治“示范圈”建设

  剑河的美丽乡村建设,倒逼着民主法治创建工作的开展。

  2013年初,剑河县第一个美丽乡村在太拥镇昂英村启动开建。从开会动员到建成对外开放旅游,经历了从经济发展“一头冷”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两头热”的过程。

  美丽乡村建好了,群众能得到什么好处?谁来管,怎么管?成了美丽乡村社会管理的困惑。

  昂英村的《村规民约》,揭开民主法治示范村管理的序幕。涉及村里的组织建设、矛盾纠纷调解、调解员、禁赌、消防安全、鸣锣喊寨、卫生保洁等问题全部浮出。大到钱米油盐,小到垃圾纸屑,统统进入《村规民约》的清单,全部交由村民代表会议来决定。从这个村的民主管理开始,翻开全县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新的一页。

  2014年起,南哨乡反召村、久仰乡基佑村、观么乡巫包村相继完成美丽乡村项目升级改造。加上前期的柳川镇加和村、革东镇屯州村,六个村寨恰好连接在以县城为中心的环线上。到2015年3月,环线村寨的民主法治创建初具规模,美丽乡村民主法治“示范圈”的示范效应基本形成,成为“乡愁”里的一道亮丽元素。

  主题创建:民主法治思路各显神通

  六个美丽乡村,六个风格各异的村寨,一路点缀在百理阔叶林区的公路线上。在民主法治创建的思路上,从主题到载体,都围绕着村寨管理的重点和特点,各有侧重,各显亮点,体现了“八仙过海”的效果。

  昂英村地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是在雷山、榕江台江剑河四县交界地,接边矛盾纠纷调解和国家重点树种保护是普法宣传的重点,《村规民约》成为这片蓝天净土的守护神。

  反召村位于仰阿莎湖库区湖滨,村寨周围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成群密集。2600多年树龄的金丝楠木王、红豆杉群成为违法犯罪分子的眼中钉。还有南哨水库淡水资源的无序利用,水库旅游资源保护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

  基佑村是个百年苗寨,古藏文化支撑着地方管理的理念,建在村口路边的谷仓从来不用上锁,也不发生被盗,成为久仰苗乡地区的奇特风景。“古藏调解”是苗族村寨化解矛盾纠纷的“特效药”,古老的模式在现代社会管理的实践中长出新的生机。

  加禾是剑河县首批小康村,庭院经济彰显着村寨的文明和富裕。在这个村,网格化管理已经落地生根,农家书屋是村民茶余饭后的去处,农家文化给村民带来新的精神刺激和满足。2012年4月,省综治办专职副主任方征到加禾村考察时说,这个村的农家文化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夜幕降临时,法治宣传的妇女们就走出家门,集中在村中心的文化广场,传唱《劝世歌》、《劝和歌》、《敬老歌》,唱出邻里乡亲的温暖与和谐。

  巫包是苗族女神仰阿莎的故乡,村内5条小溪交汇,山清水秀,溪流潺潺,红绣文化享誉世界。多年来,村两委采取“菜单普法”方式,来提高村民的守法意识,用“土办法”保护着群众的衣食住行,几十年来没发生过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矛盾纠纷都在村内全部化解。“点菜学法”办法已经走出山寨,成为“三化治理.温馨调解”剑河经验的重要内容。

  寒武纪古生物化石核心区的屯州村,整个村子保留有原生态的石头文化元素。村里沿袭的“五老管理”在守护着祖先留下的自然资源。在这个村子,游客可以随处走动,村民外出做活门不上锁,一根禾草挂在门上,表示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到屋中做客。

  示范功能:适应基层社会管理新趋势

  示范效果如何落地,是民主法治功能设计的关键。针对各个村寨的情况,结合民主法治建设的要求,县司法局作出在打造统一基础功能的前提下,重点显现各村社会管理特点的安排意见。统一具备的基础功能主要有基层组织建设、矛盾纠纷温馨调解阵地、特邀调解员队伍、防火治安护寨队、法律宣传队、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村规民约、组建法律文化书屋、法律宣传警示标语、固定法治宣传栏、民主法治示范村命名挂牌等。在完备基础功能的基础上,各村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符合村情的资源整合和延伸,使之更突显村寨差异,更符合村民的心理。昂英村建立妇女禁毒小组,把村寨卫生保洁、责任田土林地等规定纳入了村规民约管理。反召村在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增加金丝楠木王保护、松脂资源利用和水库资源开发的内容,成为当地行之有效的“土法律”。基佑村按照民族传承理念,把“3个120”(即处罚120斤猪肉,120斤米酒,120斤大米,用于向全村群众赔礼道歉)写入村规民约,专门用于矛盾纠纷调解、发生火警处理的基本遵循。巫包曾经是有名的脏乱差村寨,沿溪而建的栈道长廊卫生保洁,是村两委日常工作的心病,现在直接列进了《村规民约》,终于解决长廊栈道卫生的问题,成为6个美丽乡村村寨的最独特的亮点。屯州村《村规民约》规定,村内发生的矛盾纠纷先由家族族老、村寨寨老组织调解,村民可以从中选择自己信得过的寨老族老作为调解员来组织调解。调解不成功的,才交由村两委处理,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层次管理和社会逐级治理文化。

  注重实效:贴近民生更显社会和谐

  民主与法治的契合,促进了美丽乡村的社会管理,更见证了村民钱包的变化。

  法律顾问是县司法局活跃在示范村的名片。从2014年起,司法局开始实行司法干警驻村法律顾问制度,局机关的法律工作者走出机关大门,到全县22个示范村担任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政策宣传、法律援助、调解纠纷和代理诉讼服务,成为工作的新常态。今年以来,驻村法律顾问为示范环线村调解矛盾纠纷35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

  作为重点示范打造的昂英村,综合了各种工作职能的实体落地,社区矫正“异地矫正”基地、阳光创业基地、法治道德讲堂等一应俱全。县司法局还看准该村乡村旅游项目,投入2万多元,帮助社区矫正人员杨殿辉建成“稻田养鱼”和“农家乐”阳光创业示范点,并挂牌进行法律保护,一年下来收入5万多元。到2015年4月,已经带动全村落实发展稻田养鱼80多户,示范带动效应越来越明显。

  现在,昂英、反召、基佑、巫包、屯州等村寨都已经打造成为小有名气的旅游村寨,乡村旅游逐渐发展成为乡村经济产业。昂英村已经建成农家乐12家、农家茶馆13家、农家旅馆11家,成为远近闻名的自驾游和徒步旅行的首选地。民主法治建设也在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推动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守护着美丽乡村的浓浓乡愁。(欧阳弘)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贵州导演陶明喜携《剑河》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
下一篇:剑河多部门联合端掉一“黑网吧”(图)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