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小工厂成就大梦想——农妇陈春云开办刺绣厂小记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7-30 11:47:45  来源:黔东南新闻网-黔东南日报  

  “我现在有两台电脑刺绣机,一台做印花,一台加工民族服装部件,每天的订货量都很好,比起传统的手工刺绣生产,效率快多了。”云帆电脑绣花厂创始人陈春云正在操作电脑刺绣机进行民族服饰加工生产。

  外出走访 意外萌发创业梦想

  陈春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勤劳、本分、点子多、脑子活,但是由于学历不高,平时也就打打散工,做些碎活。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她,居然在自己家里面办起了小厂挣钱,还可以带动其他姐妹就业。

  一次偶然去凯里走亲戚的机会,让陈春云接触到了民族服饰的现代化生产机器,“回家办一个民族服装加工厂”一个念头她的脑海里酝酿起来。接着,她咨询了民族服装生产的相关事宜,并用1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凯里、雷山、镇远等周边县市的民族服装生产企业,对民族服饰生产和销售进行调查了解。通过多方调查,陈春云便将自己想办厂的想法告诉家人,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便用自筹的20万元购买了2台电脑刺绣机,在家里办起了民族服装加工厂——云帆电脑刺绣厂。

  创业之初,苦干实干坚定创业

  “刚开始开厂,以为自己出去学很多了,可以回来直接用机器干活,哪想到对这个电脑刺绣机还是不太会用,只好关起门来研究机器怎么用。”创业的艰辛,只有创业者本人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所有创业人一样,陈春云也经历了创业艰难期,刚开始创业便遇到了机器操作难题,于是坚定的她关起门来自己研究电脑刺绣机的操作方法,这一研究就用了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里,她一边操作机器记录遇到的问题,一边走访周边县市的民族服饰加工厂,交流生产加工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不断的交流探索,陈春云逐渐掌握了电脑刺绣机的使用方法,厂门再次打开开始了正常营业。

  开业之初,陈春云既是总经理又是业务员,一个人既要外出去找活,又要自己动手生产。虽然家里人很支持她的事业,但是她的丈夫在外做工程,根本无法协助陈春云办厂,公公婆婆又是地道的农民,对于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根本不懂操作,但也帮忙着照顾孩子,整个厂子便只有她一人经营着。

  “那段时间真的很累,又要出去找事情做,回来又要自己做,有时候觉得自己是找罪受,但我还是坚持去做。”因为有家人的支持,虽然很辛苦,但是一想到家人对自己的支持,便觉得全身是劲,于是就这么奔波着。一做就做了半年,半年的坚持让陈春云尝到了甜头,用半年的时间将她的刺绣厂推向了市场。现在的她不用再去到处奔波找市场了,坐在自己的厂里就会有人上门前来预订订单。

  圆梦之时 畅想企业发展前景

  就在记者采访时,一名身着苗族服饰的妇女,前来询问刺绣价格,这位苗族妇女要绣一根腰带和两个领花,嫌手工刺绣太麻烦,便想来用机器刺绣制作。谈好价格后,陈春云便把订单号和订单信息写好,一式两份,给顾客一份,自己一份,这样就做成了一笔生意。陈春云并不满足于此,她还联系附近的几家刺绣加工厂一起生产加工民族服饰,分工协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今刺绣厂已经远近闻名,许多少数民族同胞都慕名前来加工、生产民族服饰部件及成品刺花,云帆刺绣厂已经进入商业运转模式,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小工厂。但陈春云并不安于现状,积极开发新的市场领域是她现在忙碌的事情,“办厂做生意就不能只靠本地的这点市场吃饭,要想把买卖做好,就要扩展市场,适应社会需要,把市场做出外面去,才能使企业‘活’下去。”

  要想把一个企业做强做大,就必须要了解社会市场需求,掌握好市场定位,满足社会市场需求才是企业发展的命脉。陈春云经常游走于周边县市的民族村寨之间,了解各地的民族风情以及民族服饰,寻找商机。现在的她并不满足于周边的民族文化市场,她想把自己的生意做出省外去,在她了解到邻省云南的民族文化市场比较繁荣的时候,她便有了想去考察一番的想法。

  “听别人说云南那边是个少数民族省份,民族文化旅游业很发达,在电视上也经常看到云南的旅游节目,都是云南的民族风情节目,所以就想去了解那边的需求量和民族服饰等,看看市场情况如何。”陈春云正计划着去云南看看的想法,积极收集云南的相关资料,通过书籍、电视、网络了解云南,了解云南的民族服饰,作好前往云南考察市场的准备,她的想法既简单又宏大,不仅是想把自己的刺绣市场扩张到云南,同时也想把本地民族文化带到云南。“我想把云南民族服饰拿到我们这里来做,再卖到云南,同时也把本地的刺绣工艺和民族服装带到那边去找个市场。”

  云帆电脑刺绣厂在陈春云的精心经营下,已经踏上专业从事民族服饰加工生产的轨道,现在云帆电脑刺绣厂正在寻找更大的商机,扩展新的市场,为传承和弘扬该县民族文化贡献绵薄之力。据陈春云介绍,目前在剑河已有6家从事民族服饰加工的微型企业,分布于县城区及各乡镇所在地,企业虽然微小,但却是民族文化及民族服饰的“璀璨之光”。(刘开彬)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警徽在深山里闪烁
下一篇:剑河:城市建设者高温下的坚守 满满都是正能量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