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中国乡村振兴全国百强红茶品牌”第二轮票选于今日启动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2-12-21 17:43:37  来源:环球新闻网  

  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部署要求,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促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由新华社中国名牌主办的“中国乡村振兴优秀品牌案例推选”活动已于近日拉开帷幕。
 

  贵州省贵安新区羊艾茶园风光(4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

  首场评选活动聚焦红茶产业,本着持续发扬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团结精神,鼓励我国红茶产业更快更高发展,助推我国红茶品牌快速崛起为目标。拟在全国范围内推选出具有行业示范性、代表性的“中国乡村振兴全国百强红茶品牌”,为提升我国红茶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附加值,带动红茶产业化,实现农民增收,提高红茶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赋能。

  本次评选首轮网络投票环节已于2022年12月19日24时结束,首轮十强名单已出炉,“汉家刘氏”、“三江春”、“满江红”、“香芽红”等红茶品牌榜上有名,并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喜爱。

  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茶业现代示范园区(5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

  自2022年12月12日首轮活动开启网络投票以来,活动的关注度和在线参与度持续升温,共有101款红茶品牌参与到了首轮角逐中。截至2022年12月19日24时,网络投票全部结束,本次活动的访问量达4416016次,总票数3127176张。

  根据票选后台统计数据显示,本次首次“中国乡村振兴全国百强红茶品牌”评选活动已覆盖四川、福建、广东、江苏、湖南、云南、安徽、贵州、广西、陕西等十多个地区,其中福建、贵州、云南这三个省份是红茶品牌多产的地区。

  来自湖北的35号参评品牌“汉家刘氏”首轮票选第一名,其产品畅销国内外36个国家和地区;来自“中国名茶之乡”广西柳州三江县的86号参评品牌“三江春”,茶叶以萌芽早、采摘早为特点首轮票选位列第二;票选第三名的18号红茶品牌“满江红”,创始人曾荣获江西省宁红茶非遗传承人称号,产品承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第四名是被誉为宋代二十六种名茶之一的祁红茗茶,品牌为来自安徽的“香芽红”;第五名是有红茶“天字号”之称,来自福建的54号参选品牌“觉龙”;第六名,是生长在广西岑王老山原始森林的古树红茶,63号参选品牌“岑王老山”;第七名是来自福建以三代人传承茶叶文化,耕耘四十年探索制茶工艺的红茶“华碧”;第八名“天王金骏眉”,来自湖南衡龙桥,品牌方坚持每人每天采摘不超过5斤,并从中严格挑选嫩叶好茶;票选第九名的品牌”秋韵”,来自被誉为”中国茶都”的福建省安溪县,在海拔800米以上拥有1000亩茶园;第十名“容华红”品牌来自江苏句容市龙山茶场,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精通红茶“萎凋”工艺。

  由于本次活动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第二轮活动的报名已满,活动组委会将于2022年12月21日至2022年12月27日(下周二)紧锣密鼓地展开第二轮“中国乡村振兴全国百强红茶品牌”网络投票活动。组委会将继续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和有关规定扎实做好评选活动的组织工作。

  据活动组委会介绍,评选活动将以持续性、开拓性、惠农性、成长性、带动性五个维度作为入围单位的参考标准,以汤色红润、口感怡人、成分健康、生态种植、环保包装为出发点,评选出具有行业示范性、标杆性的优秀红茶品牌。

  参加第二轮“中国乡村振兴全国百强红茶品牌”评选活动的品牌/企业,可通过新华社中国名牌官网《中国乡村振兴全国百强红茶品牌》专题活动中了解活动详情,并进行相关活动咨询。网络公开投票评分权重达百分之七十,剩余百分之三十来自官方活动组委会对参选公司和产品的审核评定,评选结果在中国名牌官网站进行公示。第二轮公众投票前十名的企业及品牌将与第一轮前十一起晋级”中国乡村振兴全国年度十强红茶品牌“评选。

  本次活动票选过程公开透明,允许参与投票评选用户进行分享转发,严禁任何投票作弊行为,活动指定第三方投票系统将对投票进行实时监控,如有作弊行为将视为弃权处理。

  “中国乡村振兴全国百强红茶品牌”评选活动是由新华社中国名牌主办,业界专家及媒体代表等方面人员组成。每轮网络票选前十品牌,将获得由新华社中国名牌授予的《中国乡村振兴全国百强红茶品牌》官方证书,并获得入围”中国乡村振兴全国年度十强红茶品牌“的评选资格。

  第二轮票选正在进行,第三轮活动报名已开启,报名请咨询电话010-53671558,尽请关注后续报道。

责任编辑:ygp【收藏】
上一篇:引领口罩产品创新,石墨烯口罩成高端口罩市场王者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