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仍掉“材料政绩”的虚虚假假 多一些实实在在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6-12-31 10:51:3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兵马”未动,“材料”先行。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工作中,存在把说的当成做的、把规划当成现实、把思路当成成绩等用总结材料“包装”工作实绩的现象。工作刚刚开展,就急着总结成果、鼓吹宣传。岁末年初,这样的“材料政绩”,情况更为突出。(12月29日《人民日报》)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地方和部门呈现出的“材料政绩”往往也是为了应付上级任务,有的任务接收到还没几天就要求上报成效,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就只能在材料上下功夫。如此,写材料就变得尤为重要,造就了写材料比干工作跑得快的现象。他们靠写材料来包装成绩,靠包装成绩来捞取政绩,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反而练就一批闭门造车的好手。试问:这样的材料,如何能反映真实的工作成效?这样的成果,如何能让群众信服?

  树烂从根起。“材料政绩”之所以盛行,之所以有生存土壤,根在考核重看总结材料,轻看实效。总结材料在某个部门成为“承上启下”的楼梯,基层总结材料写得好,可以为自己实际工作成绩“镀金”,而领导把这些材料呈给更上级部门,彰显其地方治理有方,这总结材料的“含金量”会更高,就这样一层层上报,原本子乌须有的总结材料,演变成了“材料政绩”,上下皆大欢喜。

  从下而言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工作成绩不靠实实在在的项目落地来反应,不靠百姓夸赞来评判,不靠经济指标来体现,而是拿文字的堆砌、图片的拼接来“包装”,如此应付上级的检查,这是典型的“花架子”工程、典型的形式主义。上级如此检查下级,评判出来的是“说”的功力,考察出来的是“编”的水准,得到肯定的往往是那些吹嘘遛马、好大喜功之人。那些踏踏实实做事,但不善言辞、不会“包装”自己的“老黄牛”们往往被“材料政绩”所埋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材料政绩”之所以盛行,与长期扭曲的政绩观密不可分,如何粉碎“材料政绩”?这需要各级各部门“实事求是”,对基层工作进行实地考察,走访群众,需要上级部门对呈报的“政绩材料”进行深入调查,做到望、闻、问、切,用“实践”的尺子挤干水分,严肃处理弄虚作假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材料政绩”更是经不起检验的,想借写总结材料彰显政绩者,无论能混过多少关,终归会功亏一篑。靠写材料来包装成绩,靠包装成绩来捞取政绩,是弄虚作假的歪风邪风,更是错误政绩观的体现,必须坚决纠正。对下级单位来说,画饼更要做饼,以做功检验唱功,才能取信于人、无愧于己;对上级部门而言,考虑基层实际,科学确定任务目标,才能避免空对空、推动实打实。所以,对于各级机关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务必要扔掉“材料政绩”,多一些“实打实”,因为,最是真情能动人,最是严实暖人心。奉劝大家还是踏踏实实干事,干好事,干出一份沉甸甸的政绩吧!

  当下,各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将陆续召开,不妨以此为契机,结合领导班子及自身实际,针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尚未触及的“材料政绩”现象,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谈心谈话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查摆是否有弄虚作假、用材料来包装成绩,用包装成绩来捞取政绩等问题,深刻剖析根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抓好落实。(金折发)

责任编辑:王春【收藏】
上一篇:剑河:用“细心”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下一篇:剑河:走进大自然健康徒步游 喜迎元旦节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