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文化“大餐”,促绣娘认识提高
通过总结多次刺绣培训经验,结合剑河县绣娘特点,县妇联请来多领域老师,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邰昌丽、省级非遗传承人、剑河县妇女民族手工产业协会会长姜文英、剑河县“雷阿哥”电商责任有限公司副经理姜鋆等。课程涉及民族民间手工产品包装、市场理念、网络营销相关知识、全县妇女特色手工行业发展现状、妇女特色手工行业优惠政策以及剑河县锦绣计划工作等方面。
学员们认真欣赏农民画作品
学员们认真的和老师学习农民画的绘制
外出考察参观,交流民族技艺
11月9日,在两天的理论学习后,剑河县妇联组织50名绣娘前去凯里欧东花博物馆和苗妹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同为农村妇女的欧东花馆长向绣娘们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史和当前博物馆的发展前景,并鼓励前来的绣娘利用手艺就业创业,撑起家里经济“半边天”。而后,绣娘们纷纷向欧馆长展示自己的民族手艺,来自观么乡的头巾和南哨镇的服饰让欧馆长大为赞赏,欧馆长表示绣娘们可以免费到博物馆学习交流,还可以提供工作岗位,针对家有幼小的妇女也可以签约兼职绣娘,每月按时领货交货,在家也能就业。
欧东花馆长和学员们交流经验
学员们认真观察博物馆中的染布
多天工厂实践,提升绣娘技艺
此次培训,实际操作地点定位剑河县兴园刺绣厂,该刺绣厂主要承接围巾绣制、手工婚纱绣制、苗族扣子编织、时装包绣制等半成品加工。5名老师在车间开展了刺绣、串珠、钉扣子等几个方面的实操训练。绣娘们依次学习这几项手工艺技能,并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了专项培训。
学员在苗妹博物馆学习织布
7天培训结束后,绣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既得到了技能的提升,又开阔了视野,尤其是让来自南加镇、南寨镇等偏远乡镇的绣娘重新认识到手里的绣花针也可以变成钱,多名绣娘当场签约了兼职绣娘,领半成品回家刺绣。观么乡新民、新合两村妇女主任表示回去后要组织全村妇女学习刺绣,集中村里剩余劳动力,组建合作社,带领妇女就业创业。同时,一些小规模的刺绣作坊也深受感触,决定扩大规模,建立合作社,带动更多妇女创业,打响地方品牌,增加妇女收入。
车间的实操练习
剑河县妇联主席党敏表示,此次培训让绣娘的思想得到了洗礼,转变自己的发展理念,让更多的妇女找到一条更加适合发展、壮大自己行业企业的路子,带动更多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李怀桢)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