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一户一技能”活动以来,全州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州形成了“施秉太子参”、“雷公山银球茶”、“三穗鸭”、“从江香猪”、“榕江脐橙”、“丹寨硒米”、“天柱清香型烤烟”、“黎平侗乡春雀舌茶”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有20多个,超过20%的村形成了具有一定优势的主导产业,在这些专业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达5918元,家庭年收入最高的达100万元以上。全州农村富余劳动力常年转移就业在100万人以上,其中就近就地转移在40万人左右。“十一五”时期,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728元增长到3164元,增长率由5.2%提高到13.5%,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大幅度增长。
三、经验启示
(一)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依靠群众力量,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前提。黔东南州“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尊重群众意愿,符合群众利益”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明确农民群众是“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的主力军,他们既是实施者,又是受益者,自我发展的热情很高。如台江县“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自2003年以来,先后经历了“农村细胞发展工程”、“五个一发展工程”,直到现在的“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这是一个不断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农民的愿意,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使创建活动逐步贴近农村实际。
(二)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基础。在“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中,注重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闯敢试,彻底改变党员干部群众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的现状,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把主要精力由过去抓税费征收、催粮催款转向搞好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由习惯于行政命令转变为依靠说服教育、示范服务、民主法制的方法开展工作。通过“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的开展,群众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信任度越来越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
(三)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关键。在西部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是工农互动、城乡联动、一体推进、全面发展。一是要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坚持不懈抓园区、开发城市,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要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工业化,坚持大市场带大龙头、大龙头拉动大产业的思路,走以农促工、以工带农、双向互推的路子。三是要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市场化,围绕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本、信息、技术五大要素市场的培育,组织农民参与大市场、大流通,加快农民进入市场的步伐。
(四)突出示范带动,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典型示范,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一户一技能”的科学含义及目的意义,消除群众认为开展“一户一技能”活动是又一次送钱送物的扶贫活动的误解,打消他们的顾虑,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如台江县老屯乡在公路沿线选择了村级班子健全、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村民发展愿望强烈的村作为示范点,选择有劳动力、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思路清晰、勤劳苦干的农户作为示范户,在技术、资金方面给予倾斜,充分发挥党员能人、村组干部的带头作用,创建了4个示范点和500户示范户,把示范点建成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说有经验的典型新村寨,起到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是推动农村发展的有效举措。黔东南州开展农村“一户一技能”活动所遵循的“党政引导,村组自治,部门服务,资源整合”原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在这样的机制下,各级党委、政府既加强领导,又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既紧紧依靠农村基层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支持他们自主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既可以组织各部门各单位为实施农村“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搞好服务,多办好事、实事,又可以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是推动农村发展的有力保障。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开展“一户一技能”活动中,通过扎实开展“四双”活动,大力推广“双卡”、“六簿”等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等一系列制度,把党组织书记和广大党员的工作任务明明白白地展示在广大群众面前,既使他们时时刻刻牢记工作职责任务,又便于广大群众对他们进行监督,强化了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州委组织部)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