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质监局日前下达贵州省2011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剑河钩藤生产与加工规范获得省级地方标准立项。
剑河钩藤又名莺爪风,在叶腋处有弯钩,故名钩藤,以带钩茎入药,最早见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疗小儿,不入余方。”古代医家认为钩藤气轻清,多视为发小儿的专用药,现已成为内、妇、儿科常用药。
早在明代末年开始,伴随着清水江木材贸易的兴起,剑河钩藤就作为一种有名的中药材开始在中原地区广为人知。近年来,剑河县科技人员在钩藤种植方面进行了探索,成功地选育出钩藤的双钩和三钩品种,并利用钩藤种子育出钩藤苗木,填补了省内钩藤种子育苗空白,并建起了全省目前最大的勾藤苗木繁殖基地。2010年11月,剑河钩藤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评审,成为继德江天麻、赤水金钗石斛、大方天麻等中药产品后,又一贵州“地道药材”受到国家保护。剑河县人工种植钩藤面积达3万多亩,成为全国钩藤药用原料的重要基地县。
目前,剑河县正在省、州质监部门的指导下,加强与有关方面的协调,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抓好地方标准体系的制修订工作,确保按计划及时完成贵州省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任务。
(夏永忠)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