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月3日电(通讯员张燕 李靖 曾思宇)他出生在银匠世家,十二岁随父学艺,十六岁跟随父亲走南闯北外出流动打银饰,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与同行银匠磋商讨教,取长补短,他就是丹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银饰代表性传承人王国春,就在2016年12月12日,王国春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
说起银饰,王国春的话总说不完,银饰早已经融入到了他的血液,接触银饰近三十年来,王国春每天再忙,都要去加工厂摆弄他的铁砧、模具、喷枪和银饰品。王国春说,这个手艺已经在头脑中根深蒂固。现在,王国春瞅准了旅游热,产品也朝着旅游商品开发发展。
这些年,王国春在银饰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通过十多年下来的摸索积累,将时尚元素精辟地与家传技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一种独创的表现手法,既有民族风,又有时尚风,既不失传统根基又富有强烈的时代精神,这是王国春经营银饰的法宝。
现在,王国春已成立了自己的银饰公司,每年,公司银饰销售额达2千万元,生产的产品,大到十多公斤的艺术品,小到几克的装饰品,产品类别达30多种。在销售手段上,王国春趋向大众化,让每一个人都能戴得上自己加工生产的银饰。
让传统技艺代代相传。每年,王国春,到农村开展技能培训次数达30多次,培训人数超过500人,他还被贵州大学、黔东南职业技术学院聘请为专业课授课教师。在王国春的公司,40多个学徒每天跟随他学艺钻研,一个完整的作品,要经过化银、锻打、下料、粗加工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王国春从来都是手把手的教授,每个作品背后,都是他和学徒们精心雕琢的付出和心血,在这里,学徒们不断可以学习技艺,收入也得到了稳定。
近年来,王国春先后被评为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贵州省高级工艺技师、贵州省锦绣计划评审专家、贵州省农村青年带动致富带头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银饰代表性传承人、黔东南州六十周年创业先进个人等。他的公司也先后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商品创客基地、中国旅游商品生产示范基地、中国旅游商品协会理事单位等,此次,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王国春认为,这既是荣誉,更是一直责任。
下一篇 :科学决策绘就井喷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