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民生连线

热搜: 黔东南人口 凯里的士 阿幼朵 苗乡侗寨

县市直达: 凯里 丹寨 麻江 黄平 施秉 镇远 岑巩 三穗 天柱 锦屏 黎平 从江 榕江 雷山 台江 剑河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生连线新闻 > 维权参考 > 正文

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1年贵州迎来2.68万个二孩宝宝
作者:贵州都市报发表于:2016-11-17 10:24:12 来源:贵州都市报 』
“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前是千呼万唤,而如今,正式出台也有一年了。


 

根据省卫计委的统计,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2016年1月1日至9月30日,全省共有31.74万对夫妇在登记后办理了二孩生育服务证。今年1至9月,根据计划生育统计报表,我省常住人口出生数共32.46万人,二孩出生数占46.98%。其中,因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新增政策内二孩出生数为2.68万人。

一年来,这一政策在我省的落地情况如何?符合“二孩”条件的家庭是否都有生“二宝”的意愿?医院情况怎么样?

今年出生32万人 其中近一半是“二孩”

根据省卫计委的统计,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今年1月1日至9月30日,全省共有31.74万对夫妇办理了二孩生育服务证。

在此期间,根据计划生育统计报表,我省常住人口出生数共32.46万人,二孩出生数占46.98%。其中,全省因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新增政策内二孩出生数为2.68万人。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总体符合预期。另据监测,我省城市生育意愿和小城镇相比,没有明显差别。

据省卫计委此前初步测算,我省因政策调整新增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的夫妇约有180万对。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加之我省仍处于第四次婚育高峰期,我省今后几年新出生人口总量会有一定程度增长,这是政策调整的预期效应。

生了二孩的家庭:添了“二宝”幸福不少

贵阳市民卢娟今年33岁,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二宝现在3个多月大了。

2013年国家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时,她就动过再生一个孩子的念头,那时已有一个1岁多的儿子。由于她和丈夫都不是独生子女,之前的政策规定只能生一个。直到得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那天,她和丈夫高兴坏了。“一个小孩太寂寞了。”卢娟说,两个孩子热闹些,今后还可以互相帮衬。

“洋聪,看这里,这是香蕉。”11月13日,在卢娟家,4岁半的大宝洋气拿着“学前识字卡”一张张念给弟弟听。洋聪是弟弟出生时,哥哥给弟弟取的小名。“就是很聪明很聪明的意思。”洋气说。

哥哥洋气目前在上幼儿园,由妈妈接送。有时,卢娟会带着二宝一起去,“每次一到幼儿园,他都会跟身边的同学介绍,‘快看,这是我家弟弟’。非常自豪。”不仅如此,哥哥还懂得保护弟弟。“弟弟哭闹时,他会抢着抱弟弟,嘴里还念着:‘哥哥在,你不要哭’。”说起哥弟俩的日常,卢娟乐开了花。

在照顾小儿子的同时,卢娟和丈夫同样给予小洋气足够的爱。卢娟告诉小洋气,弟弟的到来不会把爸爸妈妈的爱分走,而是因为爱他,才会多一个弟弟陪他、照顾他。为了让小洋气觉得当哥哥是件非常光荣、有责任感的事情,卢娟还刻意让他参与到对弟弟的照顾中来。比如在给弟弟洗澡时,让他帮忙洗脚、洗手。“有两个孩子,确实要辛苦一些,但是却能在这世上多一个亲人,这是完全值得的。”自从怀上二宝后,卢娟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她说,陪着孩子成长的快乐,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不生二孩的家庭:生娃容易养娃难

35岁的张盈是贵阳一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是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虽然她符合生二孩的条件,但张盈表示不愿意再生。

“生娃容易养娃难,如果经济条件再好一些,或许会考虑再生一胎。”张盈说,是否生二孩,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承受能力。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奶粉1500元,尿不湿500元,一个月吃穿约1000元,一个孩子一个月的基本开销就是3000元。再加上给孩子买玩具、看病花费等,每个月要花掉4000至5000元,这还不包括孩子长大后的教育费用。

张盈和老公每个月的收入加起来7000元左右,“如果再生一个,根本养不起。”作为单位骨干,张盈还有机遇成本的考虑。“如果再生一个孩子,还可能会丢失提拔机会。”张盈坦言。

“一个娃娃都照顾不过来,哪有精力养两个?”和张盈一样,在贵阳一家文化公司上班的周琳也符合生二孩的条件,但她决定放弃。

几年前,周琳和丈夫四处筹钱买下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结婚,有了孩子后,正在考虑换一套学区房,已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孩子必须得有自己的房间,这就意味着,他们还得换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除了经济问题,周琳也不想因为再要一个宝宝,而给家人太多压力和负担,她希望能够把更多精力投入在6岁的女儿身上。

准备生二孩的家庭:养两个孩子并非不能承受

还有一个月,家住贵阳青山小区的杨燕也将迎来自己的第二个宝宝。

“小时候我就很羡慕有兄弟姐妹的同学,常常想如果有个弟弟或者妹妹陪着我该多好。”34岁的杨燕是家中的独女,因为曾感受过成长的孤单与寂寞,所以一直盼望自己的小家庭能再多个孩子。

不少符合“二孩”条件的家庭,都在犹豫是否有经济实力生二宝。在杨燕看来,经济上的压力确实是有的,但养两个孩子并非不能承受。

家里的大宝只有2岁多,她盘算着,大宝用过的婴儿床、婴儿车等必需品可以继续给二宝用,大宝的一些小衣服、小玩具正好可以留给老二。她觉得,两个孩子出生的间隔时间短,抚养成本会节约很多。而她自己也做好了全职在家照顾孩子的准备。

【医院】

医护人员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38岁的贵阳市民车敏(化名)刚刚怀上这个来之不易的二宝。尽管从花溪的家里到贵州省妇幼保健院有近20公里,但已然高龄的她仍坚持往返。

她说,每次去妇幼保健院做孕前检查时,医院人都特别多,整天跟打仗一样。她甚至担忧,将来会不会“一床难求”。事实上,从今年1月份以来,贵州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一直爆满。

巡房、内检、安慰产妇……11月11日下午5点,贵州省妇幼保健院产分娩中心,产科总护士长、分娩中心护士长周丽忙得团团转。干了三十几年护理工作,周丽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忙。不可能每天准时下班,对加班已经是麻木状态。“好像一下就来势凶猛,随时都要投入战斗。”周丽告诉记者,不久前,分娩中心一晚上就有20个孩子出生。当天,医护人员们已累得说不出话。

王鸥是分娩中心的一名助产士,她已怀孕38周,家里人都劝她请假安胎。“科室人手本来就不够,同事们也很照顾我,我觉得适当的运动对孕妇也有好处。”王鸥说,目前还能坚持上班。

周丽说,事实上,医院里身怀六甲、仍坚持在岗位上的医护人员不在少数,“忙起来时,很多人都忘了自己还是个孕妇。”

产科门诊每周接诊2500人次

“10月份,共接生了1383个孩子,同比增加了45%,这个数量现在已是常态。去年,每个月出生人数没超过900人。”周丽说,去年1-10月,产科分娩数量为7229人;今年1-10月,产科分娩11889人,较去年同期增加60%。这当中,二孩宝宝占40%。

记者了解到,今年1-10月,产科门诊共接诊93948人次,总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66.04%。产科每周门诊量接诊2500人次,比2015年每周接诊增加800人次。而在产科门诊接诊的孕妇中,高龄孕妇占23%,二胎46.78%,高危妊娠41.10%。

值得注意的是,“二孩效应”也导致前来咨询高龄生娃的、寻求辅助生殖及咨询优生遗传的人数大大增加。据了解,今年1-10月,优生遗传咨询人数9600人,其中大于40岁的孕妇1027人,年龄最大的已经51岁。

高龄高危孕产妇增多

无法回避的是,随着孕产妇年龄的提高,也致使医院面临新的挑战。

针对高龄、高危孕产妇增多,贵州省妇幼保健院于去年8月成立了孕产妇重症监护病房,是贵州省第一家,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家孕产妇重症病房。

来自清镇的杨永玲已怀孕33周,但在一次例行产检中,医生发现了她身上的一些异常。随即,她通过医联体无障碍通道,被迅速送到妇幼保健院孕产妇重症监护室。经医生诊断,杨永玲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医学上一般将35岁以上的产妇归为高龄产妇,高龄孕产妇出现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的风险将增大,常见的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

贵州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重症监护科主任刘兰介绍,随着二胎产妇的增多,一胎剖宫产的后遗症逐渐显露出来,例如疤痕子宫导致子宫破裂、凶险性前置胎盘等。截至10月,贵州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重症监护科已收治危重孕产妇280人,其中年龄最大的产妇48岁。

针对高龄产妇,刘兰建议,有意生育二胎的夫妇在准备怀孕前,最好先做一次全面的孕前检查,发现有问题、有疾病,就要暂缓怀孕,先进行治疗。除了女方之外,对男性的精液进行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刘兰说,夫妻二人最好都到医院一起检查。

【对话】

挑战——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记者: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生育高峰不可避免,面对增加的孕产妇和新生儿,作为面向全省的省级妇幼保健院,存在哪些压力?

贵州省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孙袁介绍:医院作为全省最大的妇幼保健专科医院,承担着省市两级的妇幼健康服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一名从事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的医务人员,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今年以来,不仅产科门诊量大增,达到93948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66.04%;前来咨询高龄生娃的、寻求辅助生殖以及咨询优生遗传的人数也大大增加。今年1-10月,内分泌不孕症科病人住院人数2019人,较去年同期增加38%;辅助生殖科门诊人数17000人,较去年同期增加62%,增加人群以35-45岁人群为主。

应对——全方位增强服务能力

记者:当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生“二孩”,大家关心的是,医院的相关配套设施准备好了吗?

孙袁:“单独二孩”先放开之后,我们就提前作了准备,全方位增强服务能力,为的就是更好地应对生育高峰。从去年6月开始,随着新产科楼的投入使用,产科从原来的3个病房,增加到现在的6个病房,产科床位也从134张增加到202张。我们还扩大了分娩中心规模,待产床从7张增加到15张,分娩床增加到7张。手术室从原来整个医院只有7个手术间,现在是19个手术间;妇科不孕症床位原来20张,现在已加到50多张。而新生儿科,也从原来80多张床位,增加到200多张床位。

同时,医院在人员、设备、工作时间和方式上也在不断地调整改进。去年以来,产科医生从39名增至43名,护士从77人增至110人,助产士由26人增至30人。

针对高龄、高危孕产妇增多,去年8月,医院成立了妇产重症医学科(妇产ICU),以保障高危重孕产妇及妇科重症妇女的安全。这是贵州省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孕产妇重症病房。另外,开辟了绿色通道,外院的危重症病人通过医联体无障碍通道,可迅速通过急诊科直接上手术室。

困难——人力资源相对紧张

记者:据专家估计,现在是生育小高峰,真正的高峰在5年以后。这意味着,妇幼保健工作越来越有压力。面对这样一个形势,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孙袁:总体来说,能够应对,但人力资源上还是相对紧张。产科医生的培养,比如不孕症医生的培养,特别是产科医生、助产士的培养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使得产科医护人员队伍压力倍增。目前,医护人员都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有时因为太忙,有的医护人员可能答复病人问题较简短生硬,也希望大家多理解。

未来——提升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服务能力

记者:面对大幅度增加的孕产妇和新生儿,就长远来说,医院有着怎样的规划呢?

孙袁:未来,我们将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调整增加产科床位及相应保障。5年以后,儿童医院这边修好了。修好后,儿科这栋楼总体全部搬出来,全部拿给妇产科。另外,我们将加强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的引进、培养。今年4月,我们和贵州医科大学签了一个协议,合办妇儿临床学院,长期培养人才。总之,我们将不断提升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服务能力,并为高龄孕产妇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前是千呼万唤,而如今,正式出台也有一年了。

根据省卫计委的统计,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2016年1月1日至9月30日,全省共有31.74万对夫妇在登记后办理了二孩生育服务证。今年1至9月,根据计划生育统计报表,我省常住人口出生数共32.46万人,二孩出生数占46.98%。其中,因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新增政策内二孩出生数为2.68万人。

一年来,这一政策在我省的落地情况如何?符合“二孩”条件的家庭是否都有生“二宝”的意愿?医院情况怎么样?

今年出生32万人 其中近一半是“二孩”

根据省卫计委的统计,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今年1月1日至9月30日,全省共有31.74万对夫妇办理了二孩生育服务证。

在此期间,根据计划生育统计报表,我省常住人口出生数共32.46万人,二孩出生数占46.98%。其中,全省因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新增政策内二孩出生数为2.68万人。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总体符合预期。另据监测,我省城市生育意愿和小城镇相比,没有明显差别。

据省卫计委此前初步测算,我省因政策调整新增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的夫妇约有180万对。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加之我省仍处于第四次婚育高峰期,我省今后几年新出生人口总量会有一定程度增长,这是政策调整的预期效应。

生了二孩的家庭:添了“二宝”幸福不少

贵阳市民卢娟今年33岁,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二宝现在3个多月大了。

2013年国家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时,她就动过再生一个孩子的念头,那时已有一个1岁多的儿子。由于她和丈夫都不是独生子女,之前的政策规定只能生一个。直到得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那天,她和丈夫高兴坏了。“一个小孩太寂寞了。”卢娟说,两个孩子热闹些,今后还可以互相帮衬。

“洋聪,看这里,这是香蕉。”11月13日,在卢娟家,4岁半的大宝洋气拿着“学前识字卡”一张张念给弟弟听。洋聪是弟弟出生时,哥哥给弟弟取的小名。“就是很聪明很聪明的意思。”洋气说。

哥哥洋气目前在上幼儿园,由妈妈接送。有时,卢娟会带着二宝一起去,“每次一到幼儿园,他都会跟身边的同学介绍,‘快看,这是我家弟弟’。非常自豪。”不仅如此,哥哥还懂得保护弟弟。“弟弟哭闹时,他会抢着抱弟弟,嘴里还念着:‘哥哥在,你不要哭’。”说起哥弟俩的日常,卢娟乐开了花。

在照顾小儿子的同时,卢娟和丈夫同样给予小洋气足够的爱。卢娟告诉小洋气,弟弟的到来不会把爸爸妈妈的爱分走,而是因为爱他,才会多一个弟弟陪他、照顾他。为了让小洋气觉得当哥哥是件非常光荣、有责任感的事情,卢娟还刻意让他参与到对弟弟的照顾中来。比如在给弟弟洗澡时,让他帮忙洗脚、洗手。“有两个孩子,确实要辛苦一些,但是却能在这世上多一个亲人,这是完全值得的。”自从怀上二宝后,卢娟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她说,陪着孩子成长的快乐,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不生二孩的家庭:生娃容易养娃难

35岁的张盈是贵阳一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是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虽然她符合生二孩的条件,但张盈表示不愿意再生。

“生娃容易养娃难,如果经济条件再好一些,或许会考虑再生一胎。”张盈说,是否生二孩,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承受能力。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奶粉1500元,尿不湿500元,一个月吃穿约1000元,一个孩子一个月的基本开销就是3000元。再加上给孩子买玩具、看病花费等,每个月要花掉4000至5000元,这还不包括孩子长大后的教育费用。

张盈和老公每个月的收入加起来7000元左右,“如果再生一个,根本养不起。”作为单位骨干,张盈还有机遇成本的考虑。“如果再生一个孩子,还可能会丢失提拔机会。”张盈坦言。

“一个娃娃都照顾不过来,哪有精力养两个?”和张盈一样,在贵阳一家文化公司上班的周琳也符合生二孩的条件,但她决定放弃。

几年前,周琳和丈夫四处筹钱买下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结婚,有了孩子后,正在考虑换一套学区房,已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孩子必须得有自己的房间,这就意味着,他们还得换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除了经济问题,周琳也不想因为再要一个宝宝,而给家人太多压力和负担,她希望能够把更多精力投入在6岁的女儿身上。

准备生二孩的家庭:养两个孩子并非不能承受

还有一个月,家住贵阳青山小区的杨燕也将迎来自己的第二个宝宝。

“小时候我就很羡慕有兄弟姐妹的同学,常常想如果有个弟弟或者妹妹陪着我该多好。”34岁的杨燕是家中的独女,因为曾感受过成长的孤单与寂寞,所以一直盼望自己的小家庭能再多个孩子。

不少符合“二孩”条件的家庭,都在犹豫是否有经济实力生二宝。在杨燕看来,经济上的压力确实是有的,但养两个孩子并非不能承受。

家里的大宝只有2岁多,她盘算着,大宝用过的婴儿床、婴儿车等必需品可以继续给二宝用,大宝的一些小衣服、小玩具正好可以留给老二。她觉得,两个孩子出生的间隔时间短,抚养成本会节约很多。而她自己也做好了全职在家照顾孩子的准备。

【医院】

医护人员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38岁的贵阳市民车敏(化名)刚刚怀上这个来之不易的二宝。尽管从花溪的家里到贵州省妇幼保健院有近20公里,但已然高龄的她仍坚持往返。

她说,每次去妇幼保健院做孕前检查时,医院人都特别多,整天跟打仗一样。她甚至担忧,将来会不会“一床难求”。事实上,从今年1月份以来,贵州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一直爆满。

巡房、内检、安慰产妇……11月11日下午5点,贵州省妇幼保健院产分娩中心,产科总护士长、分娩中心护士长周丽忙得团团转。干了三十几年护理工作,周丽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忙。不可能每天准时下班,对加班已经是麻木状态。“好像一下就来势凶猛,随时都要投入战斗。”周丽告诉记者,不久前,分娩中心一晚上就有20个孩子出生。当天,医护人员们已累得说不出话。

王鸥是分娩中心的一名助产士,她已怀孕38周,家里人都劝她请假安胎。“科室人手本来就不够,同事们也很照顾我,我觉得适当的运动对孕妇也有好处。”王鸥说,目前还能坚持上班。

周丽说,事实上,医院里身怀六甲、仍坚持在岗位上的医护人员不在少数,“忙起来时,很多人都忘了自己还是个孕妇。”

产科门诊每周接诊2500人次

“10月份,共接生了1383个孩子,同比增加了45%,这个数量现在已是常态。去年,每个月出生人数没超过900人。”周丽说,去年1-10月,产科分娩数量为7229人;今年1-10月,产科分娩11889人,较去年同期增加60%。这当中,二孩宝宝占40%。

记者了解到,今年1-10月,产科门诊共接诊93948人次,总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66.04%。产科每周门诊量接诊2500人次,比2015年每周接诊增加800人次。而在产科门诊接诊的孕妇中,高龄孕妇占23%,二胎46.78%,高危妊娠41.10%。

值得注意的是,“二孩效应”也导致前来咨询高龄生娃的、寻求辅助生殖及咨询优生遗传的人数大大增加。据了解,今年1-10月,优生遗传咨询人数9600人,其中大于40岁的孕妇1027人,年龄最大的已经51岁。

高龄高危孕产妇增多

无法回避的是,随着孕产妇年龄的提高,也致使医院面临新的挑战。

针对高龄、高危孕产妇增多,贵州省妇幼保健院于去年8月成立了孕产妇重症监护病房,是贵州省第一家,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家孕产妇重症病房。

来自清镇的杨永玲已怀孕33周,但在一次例行产检中,医生发现了她身上的一些异常。随即,她通过医联体无障碍通道,被迅速送到妇幼保健院孕产妇重症监护室。经医生诊断,杨永玲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医学上一般将35岁以上的产妇归为高龄产妇,高龄孕产妇出现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的风险将增大,常见的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

贵州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重症监护科主任刘兰介绍,随着二胎产妇的增多,一胎剖宫产的后遗症逐渐显露出来,例如疤痕子宫导致子宫破裂、凶险性前置胎盘等。截至10月,贵州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重症监护科已收治危重孕产妇280人,其中年龄最大的产妇48岁。

针对高龄产妇,刘兰建议,有意生育二胎的夫妇在准备怀孕前,最好先做一次全面的孕前检查,发现有问题、有疾病,就要暂缓怀孕,先进行治疗。除了女方之外,对男性的精液进行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刘兰说,夫妻二人最好都到医院一起检查。

【对话】

挑战——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记者: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生育高峰不可避免,面对增加的孕产妇和新生儿,作为面向全省的省级妇幼保健院,存在哪些压力?

贵州省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孙袁介绍:医院作为全省最大的妇幼保健专科医院,承担着省市两级的妇幼健康服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一名从事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的医务人员,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今年以来,不仅产科门诊量大增,达到93948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66.04%;前来咨询高龄生娃的、寻求辅助生殖以及咨询优生遗传的人数也大大增加。今年1-10月,内分泌不孕症科病人住院人数2019人,较去年同期增加38%;辅助生殖科门诊人数17000人,较去年同期增加62%,增加人群以35-45岁人群为主。

应对——全方位增强服务能力

记者:当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生“二孩”,大家关心的是,医院的相关配套设施准备好了吗?

孙袁:“单独二孩”先放开之后,我们就提前作了准备,全方位增强服务能力,为的就是更好地应对生育高峰。从去年6月开始,随着新产科楼的投入使用,产科从原来的3个病房,增加到现在的6个病房,产科床位也从134张增加到202张。我们还扩大了分娩中心规模,待产床从7张增加到15张,分娩床增加到7张。手术室从原来整个医院只有7个手术间,现在是19个手术间;妇科不孕症床位原来20张,现在已加到50多张。而新生儿科,也从原来80多张床位,增加到200多张床位。

同时,医院在人员、设备、工作时间和方式上也在不断地调整改进。去年以来,产科医生从39名增至43名,护士从77人增至110人,助产士由26人增至30人。

针对高龄、高危孕产妇增多,去年8月,医院成立了妇产重症医学科(妇产ICU),以保障高危重孕产妇及妇科重症妇女的安全。这是贵州省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孕产妇重症病房。另外,开辟了绿色通道,外院的危重症病人通过医联体无障碍通道,可迅速通过急诊科直接上手术室。

困难——人力资源相对紧张

记者:据专家估计,现在是生育小高峰,真正的高峰在5年以后。这意味着,妇幼保健工作越来越有压力。面对这样一个形势,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孙袁:总体来说,能够应对,但人力资源上还是相对紧张。产科医生的培养,比如不孕症医生的培养,特别是产科医生、助产士的培养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使得产科医护人员队伍压力倍增。目前,医护人员都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有时因为太忙,有的医护人员可能答复病人问题较简短生硬,也希望大家多理解。

未来——提升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服务能力

记者:面对大幅度增加的孕产妇和新生儿,就长远来说,医院有着怎样的规划呢?

孙袁:未来,我们将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调整增加产科床位及相应保障。5年以后,儿童医院这边修好了。修好后,儿科这栋楼总体全部搬出来,全部拿给妇产科。另外,我们将加强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的引进、培养。今年4月,我们和贵州医科大学签了一个协议,合办妇儿临床学院,长期培养人才。总之,我们将不断提升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服务能力,并为高龄孕产妇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收藏] 责任编辑:

上一篇 :凯里市完成38个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建设

下一篇 :镇远县织牢民生监督网

相关阅读

维权参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