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每周人物 > 正文

每周人物 王增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7-14 11:20:02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他十五年来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让一个“四多”村逐步变成美丽和谐的小康村。先后获得贵州省“拔尖乡土人才”和国家级“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被评为“省级和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就是本周人物——全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王增世。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记全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王增世

  本网讯 绿油油的梯田层层环绕村寨,古香古色的吊脚楼映衬在青山绿水间,满林的杨梅透红清亮更是诱人,仲夏的雷山县望丰乡公统村风景如画。

  去年,公统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46元,家家用上干净的自来水,户户住上宽敞明亮的吊脚楼,小康生活离村民越来越近。

  可谁会想到:这里曾是有名的荒山多、缺少多、草房多、贫困多的“四多”村呢。

  发生如此巨变?村民们都说:“这些全靠寸支书王增世带来的变化!”

  57岁的王增世,个头不高瘦黑,讲话时带着浓浓的鼻音,就是他十五年来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让一个“四多”村逐步变成美丽和谐的小康村。因此,王增世先后获得“黔东南州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贵州省“拔尖乡土人才”和国家级“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被评为“省级和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获贵州省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

  开发荒山 1000亩科技杨梅富农家

  “我家种有18亩科技杨梅,预计收入6万多元,能有这般收成,还得感谢我们王支书呢!”6月29日,村民王锡龙高兴地说。

  公统村座落雷山县城西部,全村有276户,1150人,有党员28名,人均耕地面积0.68亩,1999年,人均收入不到600元。

  群众要致富,公统要发展,出路在哪里?1999年当选为公统村村委会主任的王增世,面对群众信任和期盼的目光,再也坐不住了,他组织全体党员、村组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展开激烈的讨论和反复进行研究,认为公统村荒山多,阳光充足,交通便利优势,适合发展科技杨梅。



科技杨梅成为公统村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说干就干,当年,王增世带领群众抢抓西部大开发和“两山”扶贫攻坚的机遇,通过雷山县扶贫开发办的牵线搭桥,得到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资助3万多株嫁接杨梅,当年全村建成了高标准的杨梅基地700多亩,目前,公统村已建成科技杨梅基地1200亩,户均4.5亩,已挂果面积达800亩,今年预计产值可达360多万元,户均1.3万元。该村九组一家4口的困难户王力,没有钱买树苗,王增世掏出200多元给王力,购买杨梅树苗500株,去年王力家已有100株挂果,收入2万多元。

  杨梅发展起来了,但销路却出了问题,王增世成立果品协会,举办杨梅节活动,吸引成千上万的客人前来基地现采现买,解决了销路难题,公统杨梅品牌还扬名四方。

  厚德行医 1000面锦旗感人的故事

  凯里市榜海镇卡房村顾斌带着他舅妈提着礼物来给王增世谢恩。

  “王医生看我家困难,拿钱他不收,只好送来一面锦旗、一只鸡和一点饮料,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顾斌激动地说。


治愈的病患者家属送来锦旗和鸡等谢药根

  “王医生是好人啊,要不然也不知道了好多钱才把我老伴的病治好呢?”顾斌66岁的舅妈流下感动的泪水一边插话。

  原来,顾斌的舅舅三年前患上严重的肺炎,咳嗽不止,花了几万元都治不好,经人介绍,他找到了王增世,王增世免费地给他开了两付的中草药,喝两个月后,奇迹出现了,顾斌的舅舅不咳了,到医院复查,肺炎没了。


艰辛的采药路上饿了啃馒头喝山泉水是家常便饭

尚未给患者捡好药电话又来了

  王增世出生于苗医世家,是家族的第八代苗医传人。俗话说:“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从小,他就喜欢跟父亲上山采药。在茫茫雷公山上形态各异的花花草草,在这对父子的眼中,都是能祛病强身的良药。在父亲的指导下,王增世12岁就开始学习配药,21岁已经能独当一面。在三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王增世恪守“治病救人”的祖训,成功救治了数千名患者。作为一名医生,王增世看病是不收费的。王增世说,按照祖先留下的规矩,看病不能收钱,患者康复后,可以凭自己的心意支付药费,多少随意。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即便患者给钱,也不能收。“这是祖训,更是良心。”王增世说。


堂屋挂满了致谢的锦旗

  “医德无量”、“华佗再世,妙手回春”等1000面锦旗和牌匾挂满了三间房屋,面对如此多的“荣誉”,王增世说:“我是‘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恢复健康,是我的天职,也是最大的幸福。”

  清廉奉公 1000名群众的好口碑

  “王支记不仅带领我们发展经济致富,救死扶伤,而且办事公道,我们都喜欢他。”说到王增世的好,村民王勇几天几夜都摆不完。

  王勇说:“农低保”、“危房改造”等这些好处尽是想着我们,他家一点都捞不着边!”

  王增世有个房族兄弟,虽然很困难,但却享受不了国家的低保、救济等惠农物资救助,对他来说,理由就只有“谁叫你是我的兄弟,给了你,一些困难的村民怎么看我呢?”

  针对群众最关心、最敏感的村里财务收支情况,王增世注重加强财务管理,实行政务财务公开,时时接受群众监督。“我们村没有一件事不公开,每一分钱的‘来龙去脉’都第一时间在全村进行公示,让群众清楚、干部清白。”村文书文家才说。

  王增世从来不讲究个人的得失,但群众的一点一滴他却斤斤计较,不让一位群众受苦,对于他来说,心中装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公统村连续办杨梅节三年来,他家十多亩的杨梅全免费送给客人现场采摘品尝,一年至少损失2万元以上,别人都说他是傻子,但他从没计较过,看到村民的杨梅一下树就能变成现钱,王增世乐呵呵说:“那点损失算个啥!”

  村里七旬老人王树平去年患上风湿病,走不起路,下不了地,王增世上门免费送去中草药,一个月后,王树平老人能下地干些轻活了,遇人就夸王支书。王增世用他“妙手回春”的“绝活”陪护着村里的老人,目前,该村80岁以上的老人就达28人,有的还能下地干活。

  再接再厉 1000亩核桃基地正开建

  一场大雨过后,200多亩连片的核桃基地上,桃枝展露嫩绿,希望挂在村民余昌雄脸上。余昌雄种上6亩的核桃,两年后,就能有3万元的收成。

  余昌雄说:“以前王支书口苦婆心说服我们种杨梅发了财,现在不用他动员了,跟着王支书走,小康生活离我们就越来越近了!”

  看到村民们从种植杨梅中得到了实惠,王增世更加坚定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业的信心和决心。今年初,王增世又向上级争取来了200亩的核桃和100亩的辣椒两项扶贫项目,有了杨梅种植的成功,村民们没等村干部动员,都主动向王增世争取种植指标。目前,该村200亩的核桃和100亩的辣椒已全部落地。该村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发展1000亩的核桃基地,成为名符其实的杨梅村和核桃村。

  “让群众都过上小康生活,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所在!”望着吐着新绿的核桃枝,王增世自豪地说。(潘国雄 文寿 潘皇林)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每周人物 吴隆:为了黔湘边界苗侗同胞的健康   
下一篇:每周人物 娄必忠:驻村干部以村为家以民为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