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每周人物 > 正文

每周人物 刘开华:治病救人是他的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6-03 11:53:09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13年来,这个苗族青年一直在村里从事预防接种、妇幼卫生、农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等工作,共接待病人10000多人次。他始终牢记“性命相托,健康所系”的誓言,尽一名乡村医生的本份,始终用一颗热心肠对待每一个病人。他就是本周人物——刘开华。


刘开华医生

  “刘医生,你吃饭再走。你饭都不吃我真的过意不去。”高柳村项家组龙立水拉着刘开华医生的手,要他吃饭再走。

  龙立水的父亲突发疾病,龙立水找他为父亲治疗。由于交通不便,刘医生只能背着药箱小跑前行。一进屋就看见老人躺在床上,手足抽搐,口吐白沫,情况十分严重。刘医生跟老人量血压、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治疗,经过5个多小时的努力,老人终于转危为安,脱离危险。此时,天已经放亮,龙立水的家人执意留他吃早饭。

  “谢谢你们的好意,你们按时给老人服药,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吴大妈昨天重感冒还没好完,今天还得继续打针。杨小晨拉肚子昨天下午来打吊瓶,还不知道他止泻了没有,我得回去了。”刘医生背上药箱赶回村卫生室。

  说到刘医生,有的村民说:“刘医生是个好医生,治病救人不看重钱。”有的村民说:“刘医生不仅会医病,还会医心。”

  有的村民说:“刘医生是我们村的和事老,喜欢帮助人。”

  “人生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要把每一天都过好”。 这是现在向成华常说的话。

  

\
刘医生在村卫生室给群众看病

  向成华是高柳村的胃癌患者,在农村听到“癌症”这个词,没病也会被吓出病来。向成华的家庭状况不好,加上自己得了这个病,思想很消极,性格也变得内向而古怪,他抱着过一天是一天的想法过日子,对生活毫无希望与期许。

  面对病人的痛苦,刘医生无能为力,能为他做的只是在他很痛苦时帮他输液打针,然而这样并没有减轻他的痛苦。刘开华劝他去大医院治疗,可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去。患者的痛苦除了身体上的不适外,极大程度还是来自他的内心。“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这个想法在刘医生心里涌现。刘医生在跟他进行治疗的同时,时常抽时间跟他讲一些故事、拉家常,让他保持愉快的心情,对他进行心理疏导,树立对生活的信心。乡亲们都说刘医生为他延续了生命。

  

\
刘开华上门为村民义诊

  杨兴敏是铜坡村村民,高血压,爱喝酒。有一次杨兴敏在陪客人喝酒时血压升高,差点造成生命危险。事后他的家属极力劝其戒酒,他就是不听,儿子扬言今后再喝酒就和他断绝父子关系,再也不管他了,老人也不甘示弱,和儿子吵了一架。

  看着他们痛苦的样子,刘医生去做他的思想工作,从他目前的身体状况和他分析,拿以前的艰苦生活和现在的美好社会来对比,分析他平时的孝顺儿子为何甩出如此狠话的用心。老人掉下了眼泪。“侄子,我们以前的生活真的苦哇!现在生活好了,我想现在吃不愁穿不愁,就想着喝喝酒享享乐。不过你说得对,日子还长着呢,把身体养好,能享受的还有很多,不光是喝酒。叔听你的,为了我的身体健康,我戒酒!”

  

\
认真填写病历

  龙开运长期患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导致下半身麻木水肿,行走不便,上下楼梯都很困难,加上家庭条件差,因此没去大医院治疗。为了让老人减少痛苦和麻烦,刘医生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去看望他,为他敲背按摩,教病人家属如何护理,在刘医生和他家人的精心照顾下,现在龙开运已经能自己上下楼梯。

  潘隆炳是村里的精神病患者,在他发作时见人就骂,甚至乱打人,几个男子汉都制服不了他。每次给他镇静和治疗后,病人的家人总是说“谢谢你,刘医生,你来了我们就不慌了。刚才你还没到,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刘医生,谢谢你,这钱你拿着,别退了,你为我跑了那么远的路,都耽搁你一天了,你就收下吧,以后我也还要找你看病,麻烦你的地方多着呢!”彭仁珠的药费是40元,他拿100块钱给刘开华,并坚持不收刘医生退来的60块钱,两人在推拉着。原来这是彭仁珠要给刘医生的医药费、路费和出诊费呀。

  “出诊看病治病是我的职责,这钱我是不会收的,今后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开口就是,我会随叫随到。”刘开华坚决将钱退给了彭仁珠。

  刘开华卫校毕业后,就在铜坡村卫生室工作。13年来,这个苗族青年一直在村里从事预防接种、妇幼卫生、农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等工作,共接待病人10000多人次。他始终牢记“性命相托,健康所系”的誓言,尽一名乡村医生的本份,始终用一颗热心肠对待每一个病人。

  在这个美丽的乡村,在这片淳朴的苗族村寨,无论谁生病,不管路途多远,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乡亲们有困难,他随叫随到,哪里需要,他就在哪里。(龙锡英)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每周人物 金渊豪:聋哑厨师的舞蹈人生
下一篇:每周人物 周小岑:十年寒窗,妹背姐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