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锦屏县:狠抓“三要素” 开启振兴路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1-07-01 09:16:21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今年以来,锦屏县在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成效的同时,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坚持做强特色产业、坚持生态环境宜居、坚持干部版块考核,狠抓“三个要素”着力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就。

  强产业,打基础,乡村振兴“搭台子”

  “今天我尝试了各个机器的操作,觉得自己完全能够胜任这里的工作,熟练过后,每天保底收入在130元左右,我打算长期在这里上班。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家里年迈的母亲,又保证了家庭的经济来源,我很高兴。”在锦屏县文涛竹制品加工厂,铜鼓镇小塘村村民杨光智乐呵的说道。

  铜鼓镇坚持党建引领,通过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引进客商入驻,持续做强做好5000余亩“楠竹经济”文章,将楠竹产业发展与产业惠农兴农相互链接,让“绿水青山”转化成为农民增收的“金山银山”。

  锦屏县坚持把做强特色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点,大力发展和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以政策拉动、龙头带动、资金驱动,积极扶持发展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助推中药材、油茶、果蔬、畜禽、水产养殖等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县累计发展铁皮石斛2.2万亩、林下中药材达10.53万亩、油茶种植8.6万亩、蔬菜种植2.5万亩、鹅产业55万羽、大水面养殖8万亩,这些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美环境,实里子,乡村振兴“有面子”

  “我打小就住这个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以前环境也不怎么好。”启蒙镇婆洞村村民杨大爷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十清”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村容村貌的变迁。“现在家里院子整洁漂亮,村里也没有柴草乱堆、垃圾乱扔的现象了,处处都是敞亮的,生活特别舒心。”杨大爷满意地说。

  按照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十清”攻坚行动要求,启蒙镇围绕自然村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等,制定了“一村一策”行动计划,有的放矢开展清理整治乱堆放、村级河道综合整治、修复路面破损等工作,一条一条抓落实,一项一项抓实施,使村民庭院、村容面貌变得更美、更靓。

  今年以来,锦屏县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高标准规划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同时,积极建立县级领导联系镇、乡镇包村、党员干部包户“三包”机制和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并以因岗设人、联合选聘管理人员800余人,专职负责村卫生保洁、基础设施维护等,破解了农村环境治理难以长久化、规范化等诸多难点和痛点。

  重管理,有衔接,乡村振兴“迈步子”

  “通过今天的交接,我对铜鼓村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们的工作做得很扎实,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继续巩固好脱贫成果,继续发展食用菌、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动群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铜鼓镇铜鼓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江博在新老工作队交接过程中如是说道。

  为了让新老驻村工作队的进驻和撤离无缝交接、平稳过渡,确保轮换有序,驻村帮扶不断档,铜鼓镇新老驻村工作队按照先进后出的原则,根据工作交接清单,当面做好工作交接,并安排老队员与新队员共同完成一次入户走访,确保工作接续,同样这也是全县新老驻村工作队交接的“必经程序”。

  今年来,锦屏县对新一轮选派的222名驻村干部及时进行了专题培训,使他们熟知乡村振兴的重点,尽快掌握做好群众工作、处理复杂问题、落实惠民政策的工作方法,提升统筹协调、带富致富、基层治理、服务群众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还结合工作实际,修改完善了驻村干部考评方案,在实行“联评联考”的基础上对驻村干部实行“板块化”考核。考核主要由各镇具体负责实施,采取“周晒、月考、季评”的方式,于每季度定期将驻村干部考核结果上报县委组织部审核。

  驻村干部板块化考核制度的大力推行,真正破解了驻村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难题,激发了驻村干部创业谋发展的活力,让全县各级干部进一步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凝心聚力抓落实、追赶超越谋发展蔚然成风,全县上下不断掀起比拼争先的新热潮。(龙见松)

责任编辑:杨慧梅【收藏】
上一篇:锦屏县铜鼓镇: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