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每周人物 > 正文

王桃远:从打工妹到农民女企业家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04-07 10:43:02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王桃远,从一名打工妹,摇身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女企业家,她用敏锐的智慧、勤劳的双手和实干的精神,发展中药材和地方民族特色旅游食品产业,成为当地创业致富带头人,为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做出积极贡献。
·吴忠寿 李成清·

  王桃远,从一名打工妹,摇身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女企业家,她用敏锐的智慧、勤劳的双手和实干的精神,发展中药材和地方民族特色旅游食品产业,成为当地创业致富带头人,为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做出积极贡献。她就是贵州省黄平县乐源旅游特色食品有限公司经理,2012年被评为“贵州省第五届创业之星”,2013年荣获“贵州省首届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称号。

  任何事情总是开头难

  1973年出生于贵州省黄平县重安镇黄猴村农民家庭的王桃远,从小在农村长大,只读到职业技术学校的她,18岁就跟随大哥外出打工,在服装厂打过工,摆过地摊,办过民用建筑涂料加工厂,经营过副食品批发零售和个体服装生意。2003年返乡回家创业,在自己家乡发展中药材太子参产业,用打工挣来的3万元钱种植中药材30亩,获取利润2.3万元。



王桃远的公司被评为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尝到第一次甜头的她,将赚得的钱全部用于逐年的扩大再生产,2009年种植面积发展到200亩,但因自然干旱和太子参发病严重,与她一起种植的农户同样遭受巨额亏损,她损失资金达40万余元。在遭受巨额亏损后,她没有气馁,认真汲取失败教训,摸索太子参发病原理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决定适当减少种植面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产量上求得突破。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聘请专家或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到外地考察,反复摸索实践,她总结出太子参种前一定要做到“对种苗土壤进行消毒、在生长期提前预防”的实践经验,大大减少了太子参生长壮根期病毒性花叶病、叶斑病的发病机率,有效降低了太子参的种植发病风险。她还成功地探索了“太子参套种玉米”、“太子参套种果树”,“太子参套种蚕桑树”的相间种植方法,使每亩收益提高1000-2000元,在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的同时,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带领群众 共同致富

  “大家都富了才算富”,她是这样说,但她也是这样做的。王桃远认为一个产业,在市场需求没有饱和的情况下,规模越大越好,越大越有效益。她看到周边许多在致富路上徘徊的父老乡亲,与她曾经同病相怜的农村妇女。她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即第一、二年租种老百姓土地,第二、三年返还农户复箱,免费向农户提供种苗种植,实行产品包回收,风险归自己,利润共分成的方式,带动周围群众种植太子参。为了让大家掌握种植技术,在技术传授上有求必应,从不保守。2010年,在她的带动下,周围的翁卡、新华、桂花、木江、乌梅河等20多个村,近600余户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2010年至2012年由于太子参连续3年销售行情走好,靠她带动起来的群众均获得较好收益,户均收入10万余元以上,收入高的达到40万余元。如原来偏远落后靠出卖劳动力为主的穷山村—翁卡村,通过发展太子参产业,如今已经变成了周围小有名气的靠种植太子参致富的富裕文明村庄,多数农户摆脱了贫困,盖起了漂亮的新砖房,有的还买起了家庭面包车,还有4户在县城里购起了商品房。

  开拓创新 产业升级

  有了丰富种植实践经验的王桃远在思索,如何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今后产业如何发展?2008年,她把前两年已经注册以加工太子参为主的“黄平县且兰旅游食品厂”,更名为“贵州省黄平县乐源旅游特色食品厂”,成功地推出“美女寨” 商标并荣获贵州省著名商标称号,开发出“且兰三宝”、“野生天麻”、“美女寨牌本地黑猪腊肉”、“腊香肠”、“血豆腐”等10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苗家腌汤特色产品是贵州省黄平县乐源旅游特色食品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王桃远探索出腌汤的各种技术配方和除臭留香方法,在技术上的取得重大突破。2012年申请获得苗家腌汤系列产品技术配方发明专利8件,2013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件,其中“苗家腌汤及腌汤菜除臭留香及保鲜技术”荣获2014年“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被省科技厅列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扶持项目,获得25万元资金扶持。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2013年投资100多万元新建占地6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一条年产500吨腌汤系列食品的生产线,目前增资扩股组建成“贵州省黄平县乐源旅游特色食品有限公司”,正在积极筹建年产500吨腌汤火锅底料和1000吨腌汤菜休闲风味食品生产线,正式投产后可直接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养殖、蔬菜、太子参种植户500余户,可解决就业人员150人,成为年销售额上千万元,税收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每周人物 “最美雷山人”邱兆娟
下一篇:每周人物 李玉兰荣登“贵州好人榜”